【摘要】 为促进成人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临床护理实践的规范化,提升护理质量并改善患者预后特制定该篇共识。编写团队通过系统检索中英文数据库获取循证证据,结合临床专家访谈,初步拟定共识内容,并经过2轮专家函询和1次专家会议修订完善,最终形成涵盖护理评估、静脉治疗与用药护理、相关症状的护理、围术期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及康复护理六大核心板块的共识终稿。该篇共识特别注重系统性评估、
【摘要】 在响应国内成人肠造口护理的临床需求与患者期望的背景下,中华护理学会伤口、造口、失禁护理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整合护理专业委员会和北京大学医学部循证护理研究中心组织全国相关领域专家构建指南编写团队,依据《WHO指南制定手册》,针对确定的临床问题,系统检索文献并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通过专家共识会形成推荐意见并撰写成人肠造口护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初稿。《指南》初稿经过全国各地
专家简介: 成守珍,主任护师、博士生导师,第48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美国护理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学科带头人,广东省护理学会理事长、广东省岭南南丁格尔护理研究院理事长、广东省护理质控中心主任、广东省政协委员。研究方向:呼吸与危重症 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担任中华护理学会呼吸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护理学会呼吸与危重症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
专家简介: 程瑜,中山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双聘教授,中山大学医学人文联合研究院副院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人民卫生出版社五年制医学本科生“十四五”规划教材《医学人文导论》(第1版) 主编,广东省安宁疗护指导中心执行主任。担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医学人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人文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
学院患者体验研究中心主任,患者报告结局国际联盟中国中心(PNC-China)负责人。研究方向为交叉护理学、健康与慢病护理学、健康信息学。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优生优育协会护理学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护理学会第二十八届理事会科研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人文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护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健康与慢病管理学名词审定分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
【摘要】 目的 探讨信息-知识-态度-行为教育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症状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改善症状群的可行性。方法 便利选取2024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非同期研究设计,将2024年1至5月住院的6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4年8至12月住院的6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和随访,观察组接受信息-知识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人工智能的影像增强检查静脉穿刺位点选择的科学性,并对其进行临床效能评价。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收集2025年6月25日至2025年7月11日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汕中心医院接受影像增强检查患者,参考《影像增强检查外周静脉通路三级评价査检表》指标进行汇总分析,采集多模态数据建立智能化数据预处理框架,构建基于人工智能的影像增强检查静脉穿刺位点
【摘要】 目的 调查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出院1个月时的衰弱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6例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入院、出院和出院1个月时相关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出院1个月时的衰弱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出院1个月时衰弱发生率为78.2%,其中衰弱前期占18.0%、完全衰弱占60.2%。高入
【摘要】 目的 探讨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DN)的危险因素,构建、验证肥胖T2DM患者发生DN的列线图风险评估模型。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就诊的370例肥胖T2DM患者。根据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将患者分为DN组(n = 79)及非DN组(n = 291),随机分为训练集(70%)和验证集(30%
【摘要】 目的 探讨远程个案管理模式在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患者出院随访中的长期效果。方法 选取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PCI术后的20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021年纳入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常规出院指导及门诊随访;以2023年2月至6月纳入的100例患者为干预组,实施由多学科团队支持的远程个案管理模式(包括全面评估、个性化计划、电话/微信随访、专科护理门诊等)
【摘要】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与健康信念、家庭关怀度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4年11月1日至2025年1月25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201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30例,女71例;平均年龄(64.2±13.3)岁。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脑卒中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量表(EAQ)、健康信念简表(SF-HBMS)、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进行问卷调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患者的自我护理体验,分析障碍与促进因素,为改善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以能力、机会、动机-行为(COM-B)模型为理论框架,选取2024年2月至8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胆外科接受治疗的PTCD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目的抽样法筛选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收集资料,并运用传统内容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系统
【摘要】 重症肌无力由于治疗周期较长,病情容易出现反复且具有潜在致死性,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亟须对患者进行长期有效的健康管理。数字健康技术在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健康管理中展现出重要潜力。症状数字化评估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眼睑下垂、呼吸功能及核心体征的客观量化,提升了远程评估的准确性;远程动态监测通过移动平台与可穿戴设备整合症状、用药及生理数据,实现持续监测与早期预警,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能
【摘要】 伴随人口老龄化以及医疗服务的改善,患者对外科手术的需求逐步增加。然而,手术在控制疾病的同时,也会给机体带来损伤。老年患者由于心肺代偿能力下降,其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升高。预康复是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提出的在术前阶段为提高患者对即将到来的生理压力的耐受性,而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增强患者功能储备、优化营养状况、改善心理状况的过程,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