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我们把为民办实事的工作做好了,群众的幸福感就会提升,人民群众与党委、政府心相系、情相连,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就会更加扎实。 —习近平2007年1月7日《之江新语·为民办实事成于务实》 【释义】 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的人,百姓也会以他的快乐为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忧愁的人,百姓也会以他的忧愁为忧愁。 【解读】 《孟子》一书多记录诸侯向孟子问政的
广大干部群众对餐饮浪费等各种浪费行为特别是公款浪费行为反映强烈。“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习近平2013年1月22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释义】 节俭就会有节制,有节制则百善都会兴起,奢
秦围赵之邯郸①。魏安釐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阴②,不进。 【注释】 ① 邯郸:赵国都城,在今河北邯郸西南。 ② 荡阴:地名。位于赵、魏两国交界处,在今河南汤阴。 【译文】 秦军围困赵国的邯郸。魏国安釐王派将军晋鄙去援救赵国。他们惧怕秦国,停在荡阴,不敢前进。 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①,因平原君谓赵王曰②:“秦所以急围赵者,前与齐闵王争强为帝③,已而复归帝,以齐故。今
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邱园养素①,所常处也②;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亲也。尘器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烟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也。直以太平盛日,君亲之心两隆,苟洁一身,出处节义斯系③。岂仁人高蹈远引④,为离世绝俗之行,而必与箕颍埒素⑤,黄绮同芳哉⑥?白驹之诗⑦,紫芝之咏⑧,皆不得已而长往者也。然则林泉之志、烟霞之侣,梦寐在焉,耳目断绝。今得妙手⑨,
旧说山阴禊事修。漫书茧纸叙清游。吴门千载更风流。 绕郭烟花连茂苑,满船丝竹载凉州。一标争胜锦缠头。
北宋承平日久,对前代节俗文化加以继承并发展,将对节俗的重视推上了一个新高峰。大多数节俗都在宋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东京梦华录》序中载,“当辇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班白之老,不识干戈。时节相次,各有观赏: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 令人诧异的是,古老的上巳节却仿佛在经历了魏晋与隋唐的极盛后,逐渐淡出了宋人的视野。记载开封风俗的《东京梦华录》对元旦、元宵、清
傍晚,我靠着逐渐暗淡的最后的阳光的指引,走过十八年前的故居。这条街、这个建筑物开始在我的眼前隐藏起来,像在躲避一个久别的旧友。但是它们的改变了的面貌于我还是十分亲切。我认识它们,就像认识我自己。还是那样宽的街,宽的房屋。巍峨的门墙代替了太平缸和石狮子,那一对常常做我们坐骑的背脊光滑的雄狮也不知逃进了哪座荒山。然而大门开着,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却是原样地嵌在那里,似乎连颜色也不曾被风雨剥蚀。我望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崇尚教育的优良传统,西周已经有了较为完备的教育制度,礼教盛行、化民成俗便是那个时代的典型特征。 进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农业经济的繁荣和手工业与商业的兴旺发展,文化与思想空前活跃,教育也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勃兴局面。应运而生的诸子百家,不仅著书立说,将各自的学问思想发挥到了极致,而且培养了大量的经世人才与博学鸿儒,教育的辉煌成了最为亮丽的时代风景。如孔子创办私学收徒讲学,有弟子三千,其
《群书治要·周易》 《彖》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b;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c。 【注释】 a 本段选自《贲·彖传》。标题为解读者所拟。 b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察天象,可以察觉四季变化规律。天文,上天刚柔交错,四时变化,成为天文。圣人观察天文的刚柔演化以便领会季节变化规律。《周易正义》:“‘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者,言圣人当观视天文,刚柔交错,相饰成文,以察四时变化。若四月纯阳用事,阴在其中
《群书治要·周易》 《象》曰:天地交,泰b。后以财成天地之道c,辅相天地之宜d,以左右民e。上下大通,则物失其节,故财成而辅相,以左右民也。 【注释】 a 本段选自《泰·象传》。标题为解读者所拟。《泰》卦是《周易》第十一卦,乾下坤上。坤为地,为阴,却在上;乾为天,为阳,却在下。两者相向运行交会,天地阴阳和谐,万物生长,一切通泰。用于社会,君是阳,臣是阴,君子是阳,小人是阴。阴阳交会,则君臣推
《群书治要·周易》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b。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c? 【注释】 a 本段选自《乾·文言》。标题为解读者所拟。 b “夫大人者”几句:此七句解释九五爻辞“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论述大人德行,无所不合。与天地合其德,是指上天覆盖,大地承载。与日月合其明,是说如同太阳月亮照临一切。与四时合其序,是
滑涣,唐朝人,唐宪宗时担任中书省主书。 中书省是中央决策机关,长官即宰相,地位尊崇,不过主书只是从七品上的小官,也就是大衙门里的具体办事人员而已,谈不上有什么显赫。但滑涣的身份却有点特殊,他与枢密使、唐宪宗所宠信的宦官刘光琦相结甚密。中唐以降,宦官势力膨胀,干预朝政,操持军权,甚至连皇帝废立都参预其中,不仅朝中大臣忌惮,连皇帝也要礼让三分。而唐宪宗之所以能当上皇帝,刘光琦即有拥立之功。 有了这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得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
桃之夭夭①,灼灼②其华。之子于归③,宜其室家④。 桃之夭夭,有蕡⑤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⑥。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 ①夭夭(yāo):茂盛,生机勃勃的样子。 ②灼灼(zhuó):鲜艳的样子。 ③之:这。子:指女子,古代女子也称“子”。于:往。归:出嫁。后来称女子出嫁为“于归”。 ④宜:和顺。室家:家庭。此指夫家,下面的“家室”“家人”均指夫家。 ⑤蕡
敬业,是公民最基本的职业操守,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敬业作为一种价值取向,体现的是个体对其工作、职责的态度。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是敬业精神的集中体现。 中华民族历来有崇尚敬业的传统。早在《礼记·学记》中就提到“三年视敬业乐群”,这里的“敬业”指专心致志于学业。孔子“敬事而信”“执事敬”,认为“敬事”是为人处世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三国时期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也是一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是东晋末刘宋初年著名的文学家。曾祖为陶侃,陶侃第十女嫁给孟嘉,即陶渊明的外祖父。祖父做过太守。“慈妣早世,时尚孺婴。我年二六,尔才九龄”(《祭程氏妹文》),“弱年逢家乏”。从陶渊明“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陶渊明集笺注》),“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饮酒》十六),“少学琴书”(《与子俨等疏》)
20世纪中国考古有许多重 要的发现,这些考古发现呈现出古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细节,其中当然也包括饮食生活方面的内容。在汉代的画像石上,非常生动、直观地呈现了古人烹饪的各种场面。 厨师这个职业在古代应该出现得比较早。根据传说,中国的人文始祖伏羲、黄帝在发明烹饪方法上都做出了贡献。后来有些名人,比如最初辅佐商王建立商代的伊尹就是厨师出身。在古代,厨师的地位应该说是比较高的。在周代,食官是划在天官里的
《围城》里董斜川说:“唐以后的大诗人可以把地理名词来包括,叫‘陵谷山原’。三陵:杜少陵,王广陵—知道这个人么?—梅宛陵;二谷:李昌谷,黄山谷;四山:李义山,王半山,陈后山,元遗山;可是只有一原,陈散原。”并且表示不能添个苏东“坡”。 “陵谷山原没有坡”,这种用地理名称标示文学地位的说法非常形象,在董斜川眼中,除此之外的唐以后诗人不能算“大诗人”,这一论断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笔者目力所及,还有一些。
欹器,是古代一种倾斜易覆的盛水器,盛水少时则倾,盛水适中时则正,盛水满时则覆,因这一特质,其常被古人放置在身边,用以反思警醒自己,故又被称为“宥坐之器”。 欹器最早可以追溯到仰韶文化时期,当时的先民为了汲水,发明了一种尖底、小口的陶罐,并根据力学原理在罐腹中央偏下位置设计了两个系绳用的环耳,当空罐被绳子吊起时,呈倾斜状态入水,水更容易进入罐中。先秦时期,人们在这种生活用具特殊构造的启发下,制作出
《西游记》,孙大圣给朱紫国国王吃了“锅灰+马尿”的乌金丹,通了国王的郁结:原来病根是个未消化的糯米饭团。当时看了,感同身受。相声里会说,年糕吃多了“抓心”。糯米吃多了,确实会给人粘滞感,五脏六腑都被揪住了。 为什么吃时感觉不到呢?大概是因为糯米太好吃了。 糯米做的,最有名的自然是粽子,西晋时就有,叫作角黍,过节时吃的,本质是时令点心。 我们那里过年不吃饺子,但都得学包粽子、包馄饨。馄饨者,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