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走过春夏秋冬,一道经历风雨彩虹。令人感慨、难以忘怀的一个个瞬间,定格在过去一年不平凡的日日夜夜。 新的一年,我们与时代、与广大读者栉风沐雨,携手同行,又将在斗转星移的时间坐标上,镌刻下新的奋斗足迹。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习近平主席发表的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点赞无数为梦想拼搏的劳动者、建设者、创业者,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
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和早期发展中,干部资源十分稀缺,为此,一方面,千方百计在中国革命实践中加大对干部的历练和培养力度,另一方面,把优秀青年选送到社会主义国家苏俄(联)学习培养。回顾中国共产党早期留学苏俄(联)的工作情况,研究早期留学人员的成长历程,对于我们今天的干部教育培养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力量是社会主义国家苏俄(联)和共产国际的一项政治任务 苏俄是第一个社会主义
1949年,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充满激变的年度。 经过28年浴血奋战的中国共产党,迎来了胜利的曙光。在1949年元旦前夕,新年即将到来之际,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了题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第一句就是:“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我们的敌人也不怀疑了。” “几千年以来的封建压迫,一百年以来的帝国主义压迫,将在我们的奋斗中彻底地推翻掉。一九四九年是极其重要的一年
曾往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的杨善洲,60年如一日,始终坚持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根本宗旨,一心为民、无私奉献。退休后的杨善洲主动放弃省城舒适的生活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历尽艰辛义务造林20多年,建成约5.6万亩的大亮山林场,使昔日的荒山变成了绿洲。2009年4月,他将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交给国家。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指出,焦裕禄、杨善洲、谷文昌等同志是县
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十七年来,我们党已经培养了不少的领导人材,军事、政治、文化、党务、民运各方面,都有了我们的骨干,这是党的光荣,也是全民族的光荣。但是,现有的骨干还不足以支撑斗争的大厦,还须广大地培养人材。在中国人民的伟大的斗争中,已经涌出并正在继续涌出很多的积极分子,我们的责任,就在于组织他们,培养他们,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决定中国之命运”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会上,毛泽东作了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对抗战以来的经验教训以及现阶段的斗争形势进行了总结分析,并确定了党在新阶段的基本方针和任务。在报告的第七部分,为使全党同志明确地知道并认真地担负起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重大历史责任,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这一议题进行了专门探讨,其中就干部问题首次明确提出
故乡曾经让毛泽东“断舍离”,就像婴儿要剪断脐带,但毛泽东与故乡的情感却永远无法被真正剪断,所以他有许多次的“归”。在“离”与“归”的节点上,故乡给了毛泽东特别的力量,也酝酿了他特别的诗章——从传说中的习得,到改写,再到注入,再到尽情挥洒,韶山,既是毛泽东的情感港湾,也是他的诗歌港湾。 韶山的节日与韶山的诗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湖南湘潭韶山冲,“这一天成了这个山冲的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是中国历史划时代的卓越领导者。他对中国人民情深意厚,对中国的发展满怀殷切期望。他胸怀博大、志向高远,理论著作和诗词作品都展现出非凡的伟人风范。 毛泽东对新中国诞生后的国民经济发展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思想。他对中国发展和建设都有深刻以及长远的思考。其中包含:继续民主革命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构建以土地公有制为核心
本文是从当代先锋诗歌第一写作现场的视角对毛泽东诗词的读解,是壁立于丘壑之侧的独自放声。 毛泽东的文化形象,由于其磅礴的历史功业,以及个人命运紧连民族命运的宏大和跌宕,而具有了超越狭隘政治观、历史观、人文观的卓越文化品格和史诗气韵,成为民族心灵的现代性图腾。我们试图解读的毛泽东诗词,正是对毛泽东身上所彰显的伟大人物的、人性丰满的、中华文化革命性现代化表达者的本由形象的心灵探索。 构建英雄史诗的现
贺龙与关向应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先后搭档15年,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堪称全党全军楷模。1934年10月,红二、六军团在木黄会师后,关向应担任红二军团副政治委员。之后任弼时、贺龙等统一领导红二、六军团发动湘西攻势,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出发长征,在长征途中,关向应任红二方面军副政治委员,和朱德、任弼时、刘伯承、贺龙等同志一道坚决抵制了
“出发!”随着李建球一声令下,直接参战的17名同志很快赶到了目的地。 服务员魏巧慧、龙艳英事先在旅社门口等候,队伍一到就打开了大门。突袭组的10名同志按照事先研究好的方案,飞也似的扑到2楼4号、7号房间门前,隐蔽在门口两侧。包围组的同志按计划有条不紊地控制了整个旅社。指挥员李建球进入在4号和7号之间的5号房间,并将此作为临时指挥所,在前沿指挥战斗。 此时,已是1981年5月28日凌晨1:40。
文物源起 在湖南烈士公园南侧、湖南省委大院西侧,有一个建于1959年的宾馆,因宾馆内分布有九栋院落,故唤作九所宾馆。宾馆南临五一大道和繁华商都,距火车站约2公里,距地铁站口约1公里,交通非常便利。内部环境优美,绿树成荫,幢幢红楼掩映其中,错落有致,安谧静雅,虽处闹市,却无尘世喧嚣。九所宾馆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来湘接待基地,以及湖南省委、省政府对外的重要窗口。 自建馆以来,九所宾馆共接待了数以百计的
文物源起 湖南博物院藏有一张革命烈士邓中宇的名片,正面“邓中宇”三字为铅印,左右两侧为毛笔字“武冈思思工厂经理”“仁皆武冈”。名片背面是邓中宇写给其胞弟邓中寰的信。该名片通长11厘米,通宽6.7厘米,前后共计68个字,保存完好,系邓中宇亲属在新中国成立后捐赠。 接受新思想熏陶 1893年,邓中宇出生在武冈一户普通人家,他自小勤奋好学,聪明沉毅,中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与
人物档案 李普,一个名字,一段传奇。他不仅是中国新闻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也是一个时代的亲历者和记录者。1918年9月,李普出生于湖南湘乡,原名李前管。他的一生见证了中国从战乱到和平、从封闭到开放的漫长历程。青年时期,他在烽火连天的岁月中选择了以笔为武器,加入革命的行列。从穿过长沙大火的烟云撰写第一篇报道开始,到站在新中国成立的天安门城楼上,李普用笔触勾勒出了一个国家的重生图景。 革命烈火中的青
人物档案 桂卫华,我国著名的有色金属工业自动化专家,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自1978年进入中南大学,桂卫华忙碌的脚步就从未停过。“我们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而一些发达国家又处处卡我们的脖子,我怎么停得下来?”桂卫华这样解释自己的忙碌。他说,他的梦想是将中国建设成世界科技强国。 从工人到院士,从青丝到白发,桂卫华怀抱着科研许国的初心,怀抱着为祖国担当的使命,以
1949年7月底,白崇禧率部基本退出长沙市区,中国人民解放军尚未进城。8月4日,程潜等通电起义,长沙和平解放。在旧政权已经崩溃、新政权尚未成立的“真空时期”,长沙地下党组织作出了重要贡献。 火后街8号的来客 1949年,一个教师模样的男人敲开了长沙火后街8号的大门。这栋楼是中共长沙特别支部(简称“长沙特支”)的机关所在地。来人为洪德铭,原名洪季凯,曾任中共成都市委书记。《挺进报》事件发生后,中
湖南省长沙市清水塘22号,是革命年代中共湖南支部、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简称中共湘区委)机关所在地,是毛泽东和杨开慧在峥嵘岁月的居住地。这面积只有0.32平方公里的小小清水塘,承载了太多的红色故事,是长沙革命斗争的发源地之一。 20世纪20年代,长沙小吴门八一桥以东地段还是城郊,周边全是菜地,其旁有两口大池塘,上塘水浊,下塘水清,清水塘由此而得名。 1920年冬,毛泽东与杨开慧结婚。1921年1
党的二十大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和革命性的具体表现,揭示了党的成功之道以及未来的发展路径。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展现了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他以其独特的战略眼光和务实的领导风格,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新活力。深
《矛盾论》的写作背景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毛泽东《矛盾论》的初稿写于1937年8月,正值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抗日战争转折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达到空前的激化程度,中日民族矛盾跃升为社会主要矛盾,国内的阶级斗争则相对退居次要地位。与此同时,德波林的唯心论在党内,尤其是对于有留苏经历的领导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者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苏联经验神圣化,犯下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育精神是中国精神的一个缩影。湘西州坚持把体育作为有效的思政教育手段,打造体育课程思政,把思政教育贯穿在学生健康成长的全过程,用体育精神厚植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观念,不断探索体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湘西路径”。 湘西州是人口小州、体育大州,人口仅占湖南省的4.3
邓中夏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工人运动早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其1930年在莫斯科撰写的著作《中国职工运动简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著之一。 实现由“五四”爱国青年到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传播者的蜕变 1917年7月,邓中夏考入北京大学,在学
衡阳,这座历史底蕴深厚的城市,不仅有秀丽的自然风光,更有一段段令人热血沸腾的红色记忆。在这片土地上,“心社1921”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革命的光辉。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心社1921”,体验衡阳红色文化,品读真理之味。 场地简介: “心社1921”位于雁峰区南岳第一峰——回雁峰,由一栋始建于1955年的两层苏式红砖历史建筑改造而成,占地面积约450平方米,通过场景复原、展品复制、老照片墙
基本信息 编著:陈培永 出版单位: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10月 书目及定价: 《历史周期率的答案:黄炎培〈延安归来〉品读》38.00元 《悲剧的镜鉴: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品读》40.00元 《青年何以新:陈独秀〈敬告青年〉等品读》36.00元 《灵魂的自白:瞿秋白〈多余的话〉品读》36.00元 《真理的确认:蔡和森的三封书信品读》36.00元 著者简介 陈培永
在阅读的世界里,有些书如璀璨星辰,初遇便觉光芒难掩。陈培永教授创作的“鉴往知来”系列图书(第一辑)便是如此。这套书的结构别具一格,前有陈培永教授约一万字的品读内容,后附原文,再配以轻巧的装帧设计,既有举重若轻的潇洒,宛如智者在历史长河中闲庭信步;又有静水流深的厚重,恰似岁月沉淀后的深沉韵味;还蕴含着孜孜不倦的学者气息,仿若一位学者在知识殿堂中执着探索。这三种看似矛盾的气质,在这套书中于内容和形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