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变局、十字路口,世界何去何从?前不久,习近平主席指出:“让‘同球共济’、团结协作、互利共赢成为时代主旋律。”全球休戚相关,人类命运与共。同球共济、和合共生是人间正道。 面对共同挑战,世界需要同球共济、守望相助。 《孙子兵法》有云:“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即便交恶,同舟而渡时遇险,都会合力战胜困难。同舟共济,正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血脉基因。习近平主席指出
人生一世,是在衣食声色中虚掷一生,还是在使命的引导下走向纯粹和崇高?是做“智虑不离乎钟釜,慈爱不外乎妻子”的一室之人,还是做“功在生民,业隆匡济”的天下之人?使命,决定了我们生之所向。 《诗经》说:“好乐无荒,良士蹶蹶。”我认为在这个泛娱乐化的时代,心怀人民、时刻振作是我们的使命。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应有激情、有格局,即使肉体离世,也会“君子万年,介尔昭明”。 以人民的幸福为使命,我们在面对名
“起承转合”是我们写作时使用最多的一种结构模式,其长处是文章前后有铺垫、有勾连、有转折、有起伏、有照应,在高考作文中被广泛使用。作为“起承转合”变体的“引议联结”,则以其简单易用,且适合用来写材料作文及思辨性作文而为广大考生所青睐。 一、起承转合 1.起,指作文开篇揭示论点或议题。起,要起得有根有据,可以开门见山,直接提出论点;亦可借助“由头”,导出议题或观点。如2024年上海卷作文对“认可度
中国古典文明研究如何构建? 2024年11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高翔在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上宣布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正式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部分专家学者就此答记者问。 记者:要打造古典学研究的中国学派,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和中国古典学研究者应如何作为,特别是在理论和方法上实现创新和突破?在古典学研究中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 刘作奎(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
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的实现路径可以提炼为谁来讲、讲什么、怎样讲、对谁讲四个核心问题。 谁来讲强调的是讲述主体。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的讲述主体主要包括外国专家、外国导演、外国留学生三大群体。在华生活与工作的外国专家,他们把平时在中国的所观、所想、所感创成作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眼中的中国,讲述自己在中国的故事,陈说中国文化。自电影诞生以来,怀着对中国这一东方文明古国的好奇心,陆续有很多西方导演来中
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像一项复杂的工程,点多、面广,从哪里切入,在何处用力,考验着人们。“看准了就抓紧干。”解决矛盾常常要抓住“关切点”,突破重点则需要找准“发力点”下力气、下功夫。这对于学习、工作、生活具有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有人说,生活像一项复杂的工程,点多、面广。诚哉斯言,在繁杂的生活中,我们面临的问题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对此,我们要抓住关切点,才能知晓问题所在;找准发力点,方可明确奋斗方向。二者兼备,便可踏遍雄关大道,赢得广阔天地。 关切点,于个人,是困境中亟待处理的关键矛盾;于社会,是百姓真切关注的突出问题。可以说,关切点是涉及人民根本利益的重点所在。发力点,于个人,是持续输出的动力引擎;于社会,是深入解
对于俗语“花钱要花在刀刃上”,我们其实可以引申为“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最为关键的问题上”。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与挑战繁多冗杂,有时这些问题覆盖面广、时间线长,我们难以一一解决。因此,要学会在一团乱麻中,抓住助破局、壮士气的关切点,找准脱困的发力点。 抓住关切点,找准发力点,是我们高效办事的保障,是“于绝境中逆风翻盘”的终极办法。倘若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不找准问题的根源,是无法精准发力的。但当我们学会找
2024年全国数百家科技馆接待观众首次突破1亿人次,比2023年增长16.3%。科技馆点亮更多人的科学梦,成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科技创新的加速推进,新科技和新业态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科普教育基地成为“科技迷”的打卡地。触手可及的前沿科技成果、新颖有趣的科研活动、感人至深的科学家故事、沉浸式技术体验,这些都是科技馆为公众送上的“科普大餐”。科技馆用“科普+”的多元形式
2025年1月7日9时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多种救援力量分秒必争赶赴灾区开展抢险救援,多部门迅速启动应急响应,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护航。 地震发生当天下午,西部战区前进指挥所人员乘坐运-20到达日喀则定日机场,统筹指挥抗震救灾工作。据专家介绍,运-20飞高原如此利索,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在性能上完全满足不经任何改装直接上高原的要求。此次抗震救灾,除了运-20大显身手,
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地方都在探索将艺术作品引入公共空间。上海地铁站,法国艺术家法布里斯·伊贝尔在景德镇创作的两幅彩绘瓷釉壁画展出,中国手工艺与法国艺术碰撞出别具一格的灵感火花。北京火车站,李苦禅《盛夏图》、王雪涛《松鹤图》等19幅名家画作亮相,笔墨丹青与建筑之美相映成趣。广东广州公交车上,市民乘车可沉浸式欣赏非遗曲艺。福建福州街头,默剧、山歌对唱、高甲戏等传递独特魅力。从交通枢纽到社区公园,从街巷
乡村全面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物质上丰收,精神上也要富足。从“村晚”“村超”等文体活动火热开展,到桑基鱼塘、哈尼梯田等农业文化遗产焕发活力;从舞龙舞狮、传统戏剧等非遗民俗广受欢迎,到农家书屋、乡村博物馆等文化“粮仓”遍布乡野……广大农民不仅日子越过越红火,而且精神生活更加富足,展现出更为积极的精神面貌。在河南,农民登台唱响丰收赞歌,乡村工匠展现精湛技艺;在江苏,智能农机纷纷亮相,新农人讲述创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1:汉代文学家刘向说:“嗜欲者,逐祸之马也。”他警告世人,一味放纵欲望而不加节制,就好比骑上了一匹狂奔向灾祸的马。 材料2: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指出,欲望是人类行为的导向。 材料3:研究指出,在全球背景下,青年“低欲望”现象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 读了以上材料,作为新时代青年,你有怎样的联想、感悟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架理性之桥,跨欲望之
“七情六欲,人之常也。”怎样合理地看待欲望已成为当下的热点话题。依我刍荛之见,应以理性平衡欲望之利与弊。(准确地诠释了“欲望”有利有弊的特点,提出的中心论点能提挈全文。) 欲望是一个人内心对某个事物或状态的追求。(改后的句子准确界定了“欲望”的内涵。)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指出:“欲望是人类行为的导向。”可这个导向是好是坏,他并未讲明。我们不妨展开来看:欲望可以是人生路上的加油站,给我们前进
任务锦囊 一、理解词语的含义 考生可以运用“三联一依”法解答文学类文本词语含义理解题。 “一联”:联系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及前后句。理解词语必须联系语境,做到“词不离句”,一般有临时性词义的词语、有特殊用法的词语、有指代作用的词语等可用此法。“二联”: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揣摩词语的含义。一般分析具有深层含义或特定意义的词语、能点明中心或主旨的词语等可用此法。“三联”:联系作者的写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 煤灰土新垫就一片场坪,白日照着,有一圈没事可做的闲人,皆为些小小的热闹粘合在那里。 一个年过六十的老人扛了一对大傀儡从后海走来,到了场坪,四下望人,似乎很明白这不是玩傀儡的地方,但莫可奈何地停顿下来。 这老头子把傀儡坐在场中烈日下,一面拾着地面的莲蓬,用手捏着,探视其中的虚实,一面轻轻地咳着,调理他那副嗓子。他既无小锣,又无小鼓,除了那对脸儿一黑一白简陋呆板
在“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背景下,高考作文的命题越来越注重对考生思维能力的考查。近年来,任务驱动型、交际语境型、关系思辨型、读写结合型等作文题型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热点,这些文题都有一个共性,即给定一段材料,再以此为依据进行写作。因此,不管作文命题形式如何变化,对作文材料的准确解读以及紧扣材料进行论证才是写作的核心所在。 然而,不少考生能做到准确把握命题者的意图,却容易在写作的具体过程中犯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