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蔬菜产业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本文基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国家统计局等的数据,系统分析了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及中国蔬菜产业的种植面积、产量、区域分布、主要品种、种植模式及贸易情况。研究发现,全球蔬菜种植面积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06%,2023 年全球蔬菜产量达13.40亿t,亚洲地区贡献超六成,中国、印度等为主要生产国。技术进步推动了种植
摘要: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分析草莓番茄常温贮藏( 1~10d )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动态变化。通过构建GC-IMS 指纹图谱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analysis,PCA),共定性了37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醛类化合物占比最高,是草莓番茄主要的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为60%~63% ;酮类物质次之,相对含量为 20%~24% 。指纹图谱结果显示,在贮藏过程中,草莓番茄的挥发性成分变化明显,贮藏初期( 1~3d) 挥发性成分含量相对稳定,贮藏3d后挥发性成分变化显著,特别是6-甲基-5-庚烯-2-酮和反式-2-戊烯醛在贮藏早期含量较高,随后明显下降;在贮藏后期( 7~10d ,丙酸、苯甲醛等具有不愉快气味的物质逐渐积累。PCA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贮藏3d后草莓番茄的挥发性成分发生明显变化。本研究为草莓番茄采后最佳食用期和风味品质保持研究提供了参考信息,也为贮藏保鲜技术开发及分析检测提供了新思路。
摘要:以广西荔浦的荸荠为研究对象,以失重率、色泽、硬度、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可溶性固形物(SSC)、总酚、类黄酮和醌含量等为评价指标,探究不同辐照剂量 60Co-γ 射线 (0.2,4,6.8kGy )对新鲜荸荠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0d的贮藏期中,2kGy 60Co-γ 射线辐照处理组的失重率为 0.18% ,硬度为 3810g ,相对电导率为 17.2% ,MDA含量为 0.002~0.002 6μmol/gFW V,减少 SSC 损失,降低总酚、类黄酮和醌含量,抑制细菌生长,有效延缓荸荠品质下降。因此, 2kGy 的 60Co-γ 射线辐照是广西荔浦地区新鲜荸荠采后保鲜的最佳剂量,以期为荸荠采后辐照保鲜技术的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摘要;研究不同品种番茄的品质差异可为优化种植管理、提升营养价值及指导市场开发提供依据。本试验以山东寿光地区采集的32个不同品种番茄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总酸、可溶性糖、维生素C和蛋白质等成分含量,使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隶属函数评估法等方法分析不同品种的差异性。结论表明,中型口感番茄与可溶性糖成分的关系密切,樱桃番茄与蛋白质、总酸、维生素C含量联系紧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32份不同品种番茄形成了三个主要簇,但在某些特定品质成分上也存在着交叉,这可能是由于部分品种间存在中间形态或者品质交叉。通过隶属函数评估法对所有品种进行了客观分析评价,与聚类分析的结果相符。因此,本研究结果揭示了32种番茄品种的品质差异,为番茄的品种选育、产品优化和市场开发提供了依据。
摘要;苹果汁因营养丰富、口感鲜美,深受人们喜爱。然而苹果汁褐变是苹果加工和贮藏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果汁色泽稳定性和商业价值。本文针对苹果汁的褐变原因及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国内外控制苹果汁褐变的方法,以期为控制苹果汁褐变、延长保质期奠定基础。
摘要:为开发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的新型果蔬酵素产品,本研究以苹果和芹菜为主要原料制作果蔬酵素,以感官评分和活菌数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酵素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苹果芹菜酵素的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 48h ,发酵温度 36qC ,植物乳植杆菌接种量 0.4% ,苹果与芹菜的质量比 4:1 ,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果蔬酵素口感清爽,酸甜适中,风味独特; pH 值为3.58,处于适宜区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10.85% )、总酸含量 ?4.64mg/mL )等核心指标均达到理想标准。同时,产品富含总酚、黄酮等多种活性成分,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摘要;非产毒黄曲霉是传统发酵食品中常见的发酵微生物,本研究以中性蛋白酶活力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优化浏阳豆豉源非产毒黄曲霉生产中性蛋白酶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豆粕添加量、液料比和接种量对黄曲霉产中性蛋白酶的产酶活性影响较大。黄曲霉CGMCC 40650产中性蛋白酶的最优发酵条件为豆粕添加量 30% ,液料比 1.0:1(mLg) ,接种量 1.5% ,发酵时间5d,发酵温度 28°C 在此条件下,中性蛋白酶活性达到( 4306.53±180.29)U/g, 为优化前的1.47倍。
摘要:螺旋藻、蓝莓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产品形式单一。为丰富其产品种类,本研究以螺旋藻、蓝莓、紫菜为主要原料,研制了一款复合海苔。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以螺旋藻、蓝莓、紫菜及辅料的添加量为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螺旋藻蓝莓复合海苔的工艺配方。结果表明,螺旋藻蓝莓复合海苔最优配方为螺旋藻添加量 2% 、蓝莓添加量 0.5% 、紫菜添加量 3% ,CMC-Na添加量 0.5% ,海藻酸钠添加量 0.3% ,泡打粉添加量 0.4% 。以此配方制得的螺旋藻蓝莓复合海苔感官评分为89.2分,海苔表面完整平滑,片状整齐,色泽均一,呈墨绿色,口感酥脆、协调,有回甜感,无螺旋藻腥味,有蓝莓特有的香味。
摘要:本研究探讨了复合镉砷(Cd/As)胁迫对叶菜种子萌发及生长势的影响,以筛选抗性资源。试验选取了来自8个不同植物学科的48个叶菜品种种子,评估了其在单一Cd、单一As及复合污染处理下的发芽势、发芽率、鲜质量、根长、株高等指标。结果表明,禾本科叶菜耐性最高,藜科敏感;石蒜科对Cd敏感,苋科发芽势高但根长对As敏感。筛选出的大麦苗、黑麦苗、矮箕苏州青、四季无斑大棵香油麦等耐性品种的发芽和生长势耐性指数是敏感品种的 3.02~ 4.32倍。川禾美味青和优选四月蔓表现出Cd耐受型-As敏感型特性,其Cd处理耐性指数分别为 As 处理的 5.9~ 18.85倍和 2.11~29.55 倍。该研究可为阐明植物重金属污染响应机制及筛选抗性资源提供重要参考。
摘要;为推动肥城市桃产业的健康发展,探究含胶冻样类芽孢杆菌生物有机肥对肥城桃品质、产量以及土壤的影响,开展了胶冻样类芽孢杆菌生物有机肥不同比例替代化肥试验。两年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含胶冻样类芽孢杆菌生物有机肥 100% 替代复合肥处理组的褐腐病发病率降低 64.56% ,病情指数下降 79.75% ;第二年产量提高 11.02% ,单果质量提高 18.36% ,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 6.45% ,维生素C含量提高 17.79% ,可溶性总糖含量提高 21.59% ,同时显著提升了土壤质量。除此之外,基施含胶冻样类芽孢杆菌生物有机肥以 60% 的比例替代复合肥,可有效促进植物对氮、磷、钾的吸收,减少肥料损失,有利于促进含胶冻样类芽孢杆菌生物有机肥的推广应用。
摘要;为提高脱毒草莓组培苗移栽的成活率及质量,本研究以'红颜'草莓脱毒组培苗为试材,以草炭、蛭石、珍珠岩及河沙作为育苗基质,探索不同基质配比对组培苗移栽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红颜'脱毒草莓组培瓶苗的栽培基质。结果表明,适宜‘红颜’脱毒草莓的最佳基质配比为草炭:蛭石:珍珠岩 =4:2:1 ,组培苗的成活率为73.30% ,株高最高,为 8.83cm ,茎粗最粗,为 0.65cm ,净光合速率较高,SPAD值较高,为工厂化育苗及基质繁苗提供数据支持。
摘要;草炭是育苗基质的主要原料,但成本较高,且非可再生,亟需来源充足、成本低的物料替代。本研究以椰糠和牛粪替代草炭,以常规草炭基质为对照(CK),共设置11个配方处理,研究了不同基质对朝天椒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与CK相比,M20C10(牛粪:椰糠:草炭:珍珠岩 =2:1:5:2? )处理组的朝天椒干质量达到了 0.229g ,增加40.5% ;壮苗指数达到了0.162,增加 60.7% ,高于其他处理;持水孔隙度达到了 57.4% ,增加 10.05% 。此外,壮苗指数次高的M15CO(牛粪:草炭:珍珠岩 =3:13:4 )的生长指标和容重、持水孔隙度以及总孔隙度也优于 cK 。由此可见,牛粪和椰糠可以部分替代草炭配置育苗基质。
摘要;栽培生产上,山药通常用茎段作为繁殖材料,但生产成本高且繁殖系数低。山药零余子产量高,作为繁殖材料能降低生产成本,但是零余子休眠期长,限制了生产中适时播种。本研究以收获 60d 以上的‘大和长芋’‘鸡皮糙'和‘邹平细毛'零余子为实验材料,采用 100mg/L 赤霉素( 溶液、 .10mg/L 多效唑( PP333 溶液和 5% 过氧化氢 (H2O2) 溶液处理山药零余子,探究不同处理方式打破山药零余子休眠的效果。结果表明, 100mg/LGA3 对打破"大和长芋’‘邹平细毛'零余子的休眠有较明显的效果; 10mg/LPP333 有利于打破‘大和长芋'零余子的休眠;而 5% H2O2 打破零余子休眠的效果不显著。
摘要;晚疫病是番茄重要的病害,对其产量和质量影响较大。为了筛选对番茄晚疫病有较好防控效果的药剂,本文选取10种杀菌剂进行田间试验,测定病情指数、防治效果及安全性等。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均对该病害有一定的防控效果,第一次施药 10d 后,各药剂的防控效果均超过 54% ;第二次施药 10d 后调查,防效均超过 66% 。在两次施药后,170g/L 氟噻唑吡乙酮·嘧菌酯悬浮剂的防效最好,分别为 72.87% 和 85.69% ;其次是 30% 氟吡菌胺·氰霜唑悬浮剂,防效分别为 71.46% 和 85.21% 。两种药剂可以在晚疫病的防控中交替使用。
摘要:葡萄是世界四大水果之一,在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广泛种植。葡萄生产常遭受冰雹、冻害、台风、病虫害等非生物与生物胁迫的危害,损失严重。葡萄二次结果技术即一年两收技术,可以挽救自然灾害损失,增加单位产量和经济效益。基于此,本文结合豫北地区的气候环境,从葡萄品种选择、正常一次果生长期管理、当年生冬芽二次果生长期管理等方面,对‘巨玫瑰'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模式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果农增产增收提供科学参考。
摘要;机械化生产对于提高水果产业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障果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机械化作业能够大幅减少人力需求,加快作业速度,保证作业精度和一致性,从而提升果品产量与品质。为了更好地推动果业机械化生产,本文对山东省果业机械化生产现状进行了系统介绍和分析,指出在丘陵山区果园机械化、果业生产农机农艺融合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针对性解决办法和措施。
摘要:《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成员国是潍坊食用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来源国和输出国,RCEP通过关税减让、通关便利化、市场多元化和政策协同,显著提升了潍坊食用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但同时也存在挑战。本文分析了RCEP对潍坊市食用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以期助力企业顺利出口目标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