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奔腾的乌江到绵延的煤海,从崛起的风力发电机到遍布山间的光伏板,近年来,贵州围绕建设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坚持“富矿精开”,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为产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数据显示,2024年贵州新型综合能源基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3086.5亿元、占六大产业基地的34.8%,能源资源优势正加快转变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煤炭产业向“新”而行。煤炭,作为贵州传统能源
全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大型综合能源基地外送项目投运 2025年5月8日,我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大型综合能源基地外送项目——陇东至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简称“陇电入鲁工程”)正式投产运行,50%以上的输电量为绿电。 陇电入鲁工程是国家“十四五”规划、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的重点项目,也是甘肃第二条“西电东送”特高压通道,途经甘肃、陕西、山西、河北、山东,输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贵州省正在加快推进“电动贵州”建设,国家电投集团贵州金元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贵州金元”)作为新能源产业的领军者,是如何助力“电动贵州”建设的?对此,《能源新观察》专访了贵州金元绿链物流开发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总支书记蓬国盛,聆听他关于电动重卡产业的深度思考,解码“电动贵州”建设背后的创新逻辑与破局之道,从技术攻坚到全链布局,从青山绿水到智慧赋能,看看这家能源央企是如何以绿
2025年5月10日上午,在贵州省六盘水氢能示范应用暨美锦华宇煤焦氢二期点火烘炉仪式现场,全国首台商用氢能机车头缓缓开启,开始试运行。同时,100辆氢能重卡在交警的指挥下从项目园区有序驶出,随之4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也正式投运,这标志着六盘水在构建氢能全产业链上迈出关键一步。 “氢”车上路 现场的机车头、重卡、公交车,既不烧油,也不用电,它们用的是贵州美锦华宇“煤—焦—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产
2025年5月3日,走进位于贵州省安顺经开区的贵州聚福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蘑菇种植基地,一排排整齐的大棚上,深蓝色的光伏板在阳光照射下闪烁着光芒。 “以前,我们种植蘑菇需耗费大量电能,以控制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成本居高不下。”贵州聚福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艺感慨道,如今棚顶的光伏发电板如同“小太阳”,源源不断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优先满足大棚生产需求,从恒温设备到通风系统,都由太阳能电
巍巍乌蒙,群山叠翠。 在平均海拔2200米的乌蒙高原上,光伏板铺展成了“蓝色海洋”,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耀眼;巨型的风机叶片随风舞动,舞出了贵州威宁经济开发区(简称“威宁经开区”)新能源产业的风采。 这是威宁经开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真实映照,也是威宁经开区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更是威宁经开区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动态缩影。 别看现在的威宁经开区“风”“光”无限,曾经的威宁经
春风拂过黔贵大地,万物复苏;号角响彻苗岭山川,万象更新。 在这片承载着红色记忆、充盈着绿色生机的土地上,贵州正以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的昂扬姿态,书写着新时代的答卷。南方电网公司作为能源电力领域的国家队,以电网升级赋能产业升级,以优质服务激活市场活力,更以电力之光守护千年文脉,在黔山秀水间绘就一幅高质量发展的壮阔图景。 黔山涌动能 电引擎驱动高质量发展 向“新”而行,动能澎湃。
2025年5月9日,据贵州省电力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贵州省新能源装机容量达3021.9万千瓦,首次突破3000万千瓦大关,占全省电源总装机容量的32%,是贵州省第二大电源,为实现“双碳”目标注入了强劲动能。 近年来,贵州省新能源装机容量不断增长,作为新能源并网服务的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持续优化新能源并网服务流程,切实缩短并网时间和提升服务效率。同时,积极主动,为全省新能源
近日,贵州黔东电厂、二郎电厂首次成功转送贵州电网,标志着贵州、湖南、重庆三省市实现电力灵活转网互济。今后,黔东电厂可同时向贵州、湖南电网供电,二郎电厂可同时向贵州、重庆电网供电,有效促进省市间电力互补互济,提升应急状态下电力保障响应速度。 贵州水电、煤炭资源丰富,新能源发展势头迅猛,是我国西电东送的主要输出地之一,每年向其他省份输送电量超过 450 亿千瓦时,形成东西互利共赢局面。 贵州、湖南
2025年5月9日中午11时,一辆满载电动自行车废旧铅蓄电池的货车,缓缓驶入贵州省贵阳市物资回收有限公司。待货车停在库房大门处时,两名工人迅速把车上的废旧铅蓄电池卸下,整齐地放进一个钢板箱子里,随后,叉车把箱子转运到称重台上,墙壁上的显示屏很快出现“450公斤”的称重数据。 “去掉箱子重量213公斤,这车废旧铅蓄电池净重237公斤。”贵阳市物资回收有限公司业务经理杨禄说。 在贵阳市物资
在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乐山镇、枫香镇交界处的枫乐风电场,迎风招展的18台风电机组沿着山坡绵延矗立,源源不断地将风能转化为电能。 近年来,遵义市播州区结合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布局,围绕实现“双碳”目标,大力发展以风电、光伏、水电为代表的新能源,目前,基本形成了“水风光一体,煤电热互补,源网荷储一体化”的综合能源新格局,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能源基础。 枫乐风电场总装机容量98.
日前,位于贵州台江经开区的天能集团贵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经必维国际检验集团认证,成为西南地区首家动力电池“零碳工厂”,这得益于贵州省首单非司法碳票交易与 1.2 亿元技术改造的双轮驱动。 在天能集团贵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智能车间,12 条全自动生产线高效运转。作为年耗电量 1.8 亿度的用电大户,该公司通过“加减法”实现减排。2025 年 4 月 15 日,该公司以 63.45 万元购入 7
2025 年 5 月 17 日 6 点 28 分,中核汇能贵州公司松桃大坪 200兆瓦“光伏 + 生态治理”项目实现首并及全容量并网成功。项目预计年发电量 2.3 亿度,可满足近 20 万户家庭年用电需求,实现二氧化碳减排 23.6 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 1.2 万亩。 项目自2024年5月开工建设以来,中核汇能贵州公司积极构建“党建链—技术链—生态链”三链融合驱动发展模式,仅用短短一年时间
在贵州的大山深处,有一位年轻的电网员工正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就是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简称“贵州电网公司”)二级领军专业技术专家、电力科学研究院配网技术研究中心副总经理蔡永翔。 从初出茅庐的新员工到如今备受赞誉的科技工作者,再到深入山区的电力专家,32 岁的蔡永翔在乡村振兴道路上一路追光,从未停歇。 自2020 年8 月入职贵州电网公司,让老百姓用
春光作序,万物和鸣。在的蓝天翠谷间,风过之处皆是蓬勃的生机。 从位于高箐村的家前往工作的发电厂,15 分钟路程里步步皆春景,田维丽意识到,又到了一年春季。 为求学,田维丽用 10 余年的寒窗苦读走向远方;学成后,她又将青山镇选定为践行初心最好的地方。 2015年,即将从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的田维丽正在犹豫是否要留在外省工作,彼时的青山镇正在经历一场蜕变,中电(普安)发电有限责任
日前,走进贵州黔希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贵州黔希化工”),只见银白的反应塔巍峨耸立,一个忙碌的身影正穿梭于管廊塔罐间。 他就是贵州黔希化工净化厂三级技能师陈燕忠。 从一线主操到技能大师,这位扎根煤化工十余载的一线工匠,凭借一双“火眼金睛”化解生产难题,以创新思维攻克行业痛点,用工匠精神培育技术新秀,2025年4月被授予“贵州省劳动模范”称号。 扎根一线的“技术尖兵” 2012年毕
他任劳任怨、开拓进取的实干精神催人奋进,他敬业爱岗、攻坚破难的创新精神受人尊崇。他脚踏实地、殚精竭虑、恪尽职守、冲在前面,在车间一线忘我奋斗。他就是贵州省2024年度“劳动模范”、贵州豫能永贵机电新材料车间主任张智渊。 扎根现场 磨砺机电“尖兵” 机电行业犹如一座技术的高峰,专业性强、难度大。2008年,张智渊初入义煤集团耿村煤矿,开启了他的逐梦之旅。彼时,为能迅速吃透井下设备的运行规律、
在平凡岗位上,照样发光发热。这是贵州华电桐梓发电有限公司燃料部副主任杨鑫的真实写照。 入职以来,杨鑫先后从事锅炉检修、燃料安全和燃料质检等工作,他的工作岗位几乎与发光发热的燃料有关。 参加工作以来,杨鑫始终勤奋努力、刻苦学习、追求进步,在多个专业岗位上发挥积极作用,并且在多个专业技能竞赛中斩获佳绩。另外,他牵头的多项创新成果在电力行业和贵州省获奖。 2021 年 1 月,由于 2 号机组
“始终保持着一颗进取心,要多学习,懂得多了,设备的问题就会少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简称“发耳公司”)热机党支部副书记(主持工作)、副主任张永明说。 作为基层部门管理人员,如何提高自身履职能力,这是张永明一直在思考和实践的问题。他总是积极主动带领大家开展工作,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冲在检修一线,充分发挥一名管理人员应有的职责,保质、保量完成每一次机组大小修和日常设备消缺工作
摘 要: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储能技术对于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消纳以及增强电网调节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储能技术分类及原理进行分析,讨论新型电力系统储能技术需求动因,综述储能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重点探究储能技术在消纳可再生能源、电网调峰调频、用户侧、电力应急和备用电源中的运用。研究证明,储能技术不但可以有效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灵活性与可靠性,还为电力系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摘 要:分布式光伏系统大规模接入配电网,使得谐波污染问题限制着电能质量与系统稳定运行。针对光伏逆变器谐波特性与接入方式差异对配电网谐波分布规律的影响,本文围绕被动滤波、有源滤波及智能优化策略等关键技术,提出符合分布式光伏接入特点的综合抑制体系。本文设计了复合型滤波系统、自适应控制型有源滤波器、多源谐波实时监测与溯源方案,并构建了统一的技术集成应用框架,旨在提升高渗透率光伏配电网的谐波治理水平,推动绿色低碳电力系统建设。
摘 要:本文以淮北矿业集团为例,对集团下属企业有关节能低碳发展路径的实施项目进行了技术分析,针对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余热资源等重点领域,选取代表性案例,从定性和定量的两个角度,提供了绿色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措施的参考,助推减排降碳目标的实现。
摘 要:煤矿带式输送机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已成为提升生产效率和降低能耗的重要手段。随着矿山开采深度的增加,传统人工监控方法已无法满足高效、安全的生产需求。通过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实现对输送系统的精确监控和动态调节,有效减少了故障停机时间,提高了输送系统的稳定性。优化后的输送系统通过引入高效控制算法和先进的故障诊断机制,降低了设备维护成本并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同时,通过能源回收与高效控制策略,显著降低了能源消耗,提升了煤矿的经济效益和生产安全性。
摘 要:燃气输配技术对燃气工程项目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本研究聚焦燃气输配技术优化,旨在提升燃气供应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本研究选用新型 PE 管并嵌入分布式光纤传感器,构建环状管网与高压储气罐,以提升燃气输配效率。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燃气输配系统性能卓越,能适应复杂环境,显著提升泄漏监测水平与供气稳定性,有效降低燃气运输运行成本与安全风险。
摘 要:随着核电行业的快速发展,核级板式换热器作为核岛设备冷却系统的核心部件,其关键材料核级钛板的国产化替代需求日益迫切。本文通过系统性分析国产核级钛板的制造工艺、技术指标及试验验证数据,结合国内外标准对比,论证了国产核级钛板在深波纹板式换热器中的技术可行性与应用前景。研究结果表明,国产核级钛板在力学性能、成型能力及耐腐蚀性方面已达到相关标准。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智能微电网技术的渔光互补系统优化与稳定性分析。通过引入模型预测控制(MPC)策略,对渔光互补系统中的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和负荷需求进行优化调度,以提高系统效率并减少能源损耗。通过比较 MPC 与传统 PID 控制策略在能效、储能损耗及经济效益方面的表现,评估优化策略的实际效果。研究结果表明,MPC 策略在提升渔光互补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有效优化能源管理并降低系统的长期运行成本。
摘 要:本文对光伏、风能发电融合发展面临的技术、成本、并网消纳等问题进行研究,方法包括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推动技术研发创新;从多方面控制成本、促进投资;提升电网适应性、多渠道促进电力消纳等。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当前面临一些难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政策的不断完善、市场环境的逐步健全,这些问题将得到解决,未来需持续加强技术创新、完善政策机制,以促进其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摘 要:疏松砂岩油藏的出砂问题已成为制约油井生产的关键技术瓶颈,尤其在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后,传统防砂工艺对产能的抑制作用愈发凸显。针对这一难题,本研究以 油田为研究对象,从地层出砂、完井防砂和井筒携砂等方面分析了油藏出砂特征,提出了防砂卡抽油泵和地面驱动螺杆泵两套携砂采油技术方案及配套工艺,现场应用2 口试验井取得显著的防砂提液效果。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新能源电站集中监控和智能化运维背景下,电能计量数据的采集现状、存在的问题、设备选型、采集技术方式、采集现场可能面临的问题和相关注意事项等,从工程实践角度出发,阐述了集中监控和智能运维背景下的新能源电站电能计量数据采集方案、设备选型、技术路线及实施要点,较为全面的覆盖了电能计量数据采集的各种工作场景,可为新能源电力企业从事电站建设、技术改造、集中监控、数据采集、生产运维等工作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