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Alterity”(他异性)的拉丁语词根“alter”意为“两者中的他者”,表达了本我与他者之间的某种相互构成意义。作为当代西方文论的一个关键词,他异性的概念是后结构主义、心理分析批评、女性主义以及后殖民主义理论中一个述而不休的话题,跟当今关于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的讨论也有直接的联系。他异性可以看作是中心话语被解构之后所呈现的边缘痕迹。歌德“发明”世界文学的故事就是体验他异性的故事。他阅读
摘 要:“兼以易别”出自《墨子·兼爱》,“兼”“别”“易”三个关键词皆关乎文明书写的兼性智慧。兼者通也、和也、道也;别者体也、分也、方也;易者不易、易简、变易也。如果说“兼”先“别”后是道术裂变为方术的子学生成和流变,那么由“别”返“兼”则是文明书写之子学范式的本体追求和价值重构,而“兼以易别”则在“易”之三重义的不同层面完成文明书写之子学范式的整体性构建:兼“不易”别,形塑文明书写之子学范式多元
摘 要:“重写文明史”的倡议已得到中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响应。将中国文学史的编纂工作置于“重写文明史”的视域下加以观照,可以引发一些新的思考:要在中国文学史编纂上取得根本性的突破,就必须在域内、域外两个空间内同时奋力拓展。域内,将各少数民族非汉语写作的古代文学作品列为研究与书写对象,以体现当代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所拥有的文学史的完整性与丰富性;域外,则将衍生与演进于东亚各国的汉文学作品列为研究与
摘 要:康德对判断力的分析和批判不仅弥合了其哲学体系中的自然概念和自由概念之间的鸿沟,而且开始了从纯粹的形而上学的研究转向社会现实的研究,实现了人的自然属性与人的理性的结合和人所期盼的美的理念与世界的合目的性的结合。《判断力批判》不仅在康德哲学内部搭起了一座桥梁,构成了完整的批判哲学思想体系,更重要的是,这部著作集中显现了康德关心社会现实,追求人类幸福的努力,开创了摆脱形而上学束缚,积极参与现实社
摘 要:学界对利奥塔的关注,大多仅聚焦于后现代主义哲学家这个标签,这有所偏颇。从虚无主义和智者派两个要点对利奥塔思想发展进行某种贯穿性的理解,我们发现,利奥塔自己的虚无主义大致经历了从相对之还原向绝对之深渊的转变,并可概括为虚无、事件、体验等关键要点。这也为我们重释《后现代状态》和《异识》等代表作提供了重要线索。而利奥塔由此得出的“无标准之判断”这个基本思路也就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康德的第三批判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