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跃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要议题,整个社会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正在持续攀升。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怀揣着梦想与憧憬,在成长的道路上奔跑着。而心理教师,正是他们成长旅程中的温暖引路人。心理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关乎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更如同一束束微光,照亮学生的心灵世界,深刻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全面发展。所以,深入探索心理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架构与成长路径,意义重大且深
近年来,有关孩子的负面事件频频见诸报端,这些令人痛心的事件不断提醒着我们,如今的孩子内心更为敏感、细腻,自尊心更强,外界的态度对他们心理造成的影响巨大。许多在成年人眼中微不足道的小事,对孩子来说,却可能如同天塌地陷。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家庭教育究竟该何去何从?每一次悲剧的发生,都像一记沉重的警钟,让家长们不得不反思:在家庭中,我们该如何教育和保护孩子,才能避免此类悲剧再次上演? 有学者把孩子的心
如今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简称心理课)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它肩负着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调节学生心理状态、引导学生保持积极乐观心态、预防心理问题产生的重任,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当下心理课的教学状况不容乐观,受一线心理专职教师数量不足的影响,许多心理课由班主任或其他学科教师兼职授课。这使心理课容易陷入2种误区:①被当作单纯追求热闹氛围的“活动课”或“游戏课”,在这类课堂上,
“我想回家冷静一下” 小王(化名)是一个成绩不错、平时性格温和的初三男生,却突然与同学发生争执,并与同学大打出手。事情发生后,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安抚了小王很久,可他的心情仍无法平静,并一再坚持“我想回家冷静一下”。在班主任眼里,小王是一个懂事的学生,学习从来不用人操心;并且,小王的性格温和,是个情绪稳定,这次突然打骂同学,一定是发生了特殊情况。班主任十分担心小王会因此事过分消极,无法正常上学,便建
驱散阴霾,助力成长 在当下,学生们面临着高强度的学习压力,父母的焦虑情绪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使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凸显。这些问题的影响不容小觑,轻则干扰学业进展,重则会威胁到孩子的生命安全。想要有效预防并调适学生心理问题,依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将学校、教师、家庭紧密结合,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共同为孩子营造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在“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一种能力至关重要,它就是抗逆力,也被称作心理韧性、心理弹力或复原力。简单来讲,抗逆力是指个体在遭遇困境时,具备心理协调与行为适应的能力,能够抵御困境并恢复到平衡状态。 南京师范大学创伤与韧性实验室通过对江浙地区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生的问卷调研发现,积极的家庭教养方式、良好的学校氛围和充足的同伴支持,对青少年抗逆力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青少年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培养其抗逆
迈入青春期的初中生,性意识觉醒,性心理萌动,对异性交往问题往往敏感又好奇,却并不清楚怎样的交往行为是恰当且健康的。对此,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在七年级教材中安排了《青春小鹿进我心》一课,八年级教材中安排了《情窦初开时》一课,旨在帮助初中生树立健康的异性交往观念和态度,引导他们掌握正确处理异性交往问题的方法。 ● 情境导入:限时折叠纸飞机 设计意图:本节课用纸飞机贯穿全程,纸飞机
《接纳自己的情绪》是《心理健康教育》(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八年级教材中的一课。初中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发展,世界观也基本形成,这些对初中生情感倾向的定型起着重要作用,表达和接纳自己的情绪对青春期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本次心理活动课通过情绪过山车、情绪脸谱独白、对话“坏”情绪、情绪曼陀罗这4个活动,借助表达性艺术疗法,让学生学会体验、表达丰富多彩的情绪,通过叙事对话看到负性情绪的
个体的情绪与行为常常受到自身思维方式和信念的影响。当个体持有消极、扭曲的思维方式和信念时,就更容易陷入负面情绪,形成不良行为模式。运用认知重构技术,能够帮助个体转换视角,发现负面事件中的积极意义,进而促进积极思维的形成,产生健康情绪,促使个体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走出困境。 高三生的“一模”(高考前的第一次模拟考试)刚刚结束,心理教师及时帮助学生从考试中总结经验,鼓舞士气,增强信心,对后续备考
对刚刚从初中步入高中校园的高一学生而言,在逐渐适应了新环境的各种变化后,他们很快就会察觉到,高中的学习任务明显加重,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时间变得愈发紧迫。在有限的时间里,他们需要应对繁杂的学习任务,完成更多事务。此时,科学的时间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合理规划时间,学生们能够更高效地制订学习计划,妥善分配学习与休息时间,进而提升时间利用效率;还能学会对自己的行为和学习负责,培养责任感和自我驱动力;
在校园心理教育的发展历程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近20年来,我作为一名心理教师,被问起的关于校园心理教育的问题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20世纪90年代,大家常问我“你们学校有心理咨询室吗?”;到21世纪初,大家关注的问题可能是“你们学校开心理课了吗?”;到了2010年左右,又有人问“上心理课好玩吗?”;时间来到2015年前后,人们开始好奇“心理课到底学的是什么?”。如今,越来越多心理教育工作者在思索
2023年4月20日,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发布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这一计划的出台,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它牵动着无数家长的心,也是整个社会密切关注的话题。计划明确指出,要根据大中小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分层分类开展心理健康教学。学校认真落实开足、开齐、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要求,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
如今,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愈发常见,这让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变得复杂又重要。2023年,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提出中小学要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近几年,不少青年心理健康教师加入了这支队伍,给师资力量注入了新鲜血液。但青年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常因实践经验、岗位特性、自我认知等方面的原因,在专业道路上遇到一些难
在校园里,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被抑郁症的阴影笼罩,不得不暂时离开熟悉的学习生活。抑郁症,可不是简单的“心情不好”,它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让他们学习困难、难以融入集体,甚至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危险行为。近年来,抑郁症已经成为学生休学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这些孩子病情好转,准备重新回到校园时,问题却接踵而至。即便有公立三甲医院这样的第三方中立鉴定机构给出的医学评估文件,学校审核办理复学手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始终会受到社会群体中他人的影响,总有一些人的身影格外重要,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如同细腻的画笔,在孩子的心灵画卷上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这些“重要他人”的影响力不容小觑。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一起来聊聊“重要他人”对孩子的影响,以及如何巧妙化解那些不良影响,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谁是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他人” 所谓“重要他人”,是指在个体社会化及心理人格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具
在“直面焦虑,笑傲考场”一课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肢体动作、意象绘画来认识自己的考试焦虑情况,理清原本模糊的想法,充分表达感受;在不断思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缓解考试焦虑的方法,提升自信,形成良好的考场心理素质。 肢体动作,建立“走心”关系 1.角色表演——小凯的困惑 教师:(大屏幕呈现小凯同学的焦虑)在小凯眼里,黑板上醒目的倒计时就像一颗定时炸弹,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他,离期末考试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中小学生面临的压力逐渐增大,产生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针对这一状况,教育部要求各中小学必须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包括情绪调节、人际关系、压力管理、学业辅导、生涯规划等方面。然而,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各地、各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却参差不齐。接下来,我们就来聊一聊,如何提升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的教学成效。 贴合学生实际,助力学生成长 目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统一
在校园生活中,心理健康课对学生的成长意义非凡,它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窗口。如何提高心理健康课的课堂效率,充分发挥课堂价值,值得我们思考与探究。其实,只要在课堂中营造积极安全的氛围,鼓励学生勇敢表达,挖掘他们的闪光点,不仅能助力学生成长,还能提升朋辈心理互助的效果。 利用团体动力,激发学生表达欲 心理健康辅导课和其他学科课有着本质区别,它遵循团体动力学规律,非常注重团体
鸡最早属于鸟类,它的祖先原鸡本来是会飞的,后来,人类的圈养使它们不愁吃喝,再也不用到处飞行觅食,它们的翅膀便渐渐退化,身子也越吃越胖,逐渐丧失了飞翔的能力。这不禁让我们思考,在家庭教育中,如果孩子的一切都被家长安排得妥妥当当,他们是否也会失去自我探索和成长的动力? 内部动机是孩子成长的“引擎” 内部动机是推动孩子成长的核心力量。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L·德西和理查德·M·瑞恩的自我决定理论指出,
在如今的教育环境下,新课程标准持续推进,教育目标不再局限于传授知识,而是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与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对小学数学教学来说,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它能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收获知识的同时,实现心理的健康成长。下面,我们就从几个关键方面来聊聊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入心理教育。 关注学生心理,开启学习动力之门 小学数学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有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思维习
在如今的校园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当前,虽然学校已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并开展了心理讲座、个体辅导、团体心理辅导、心理社团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但在活动的推进过程中,学校面临着诸多挑战,致使这些教育活动难以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心理需求。 心理教育进校园,面临三重困境 1. 专业师资力量短缺 心理健康教育对专业性要求极高,具备专业知识与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数量却相对有限。这一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逐渐被引入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更加生动、有趣、高效的学习环境,极大提升了教学效果。本文以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心理健康教材中《阳光总在风雨后》一课为例,展现网络环境下某品牌白板和易课堂教育云服务双屏互动教学,以及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参与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高效心理健康课堂。 热身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热身活动——《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