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这是美国诗人惠特曼写的一首诗。 “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在那一天,或在那一天的某一部分,或继续了好几年,或好几年结成的伸展着的好几个时代。早开的紫丁香变成了这孩子的一部分,还有草,白色和红色的牵牛花,白色和红色的苜蓿花,和鸟的歌…这一切都变成了他的一部分。” 因此,把一本好书或一本好的文学期刊放在一个孩子手里
忽见江边青似染,原来岸上已成杉。 大家好,本期明星小作家是来自湖北的同学。她似一朵绽放在长江岸边的文学小花,花瓣上带着晨露般清新的观察力,花茎里流淌着大江大湖的韧性与通透。她的写作,恰似江汉汇流,既有市井烟火的鲜活,婆娑乎人间,又有江河沉淀的澄澈,画于幽静。她采擷着巷口热干面摊腾起的水雾,踏出童年清澈的涟漪,将生活的心跳一一收藏,一路唱起成长的歌谣。且随姮杉的笔尖漫步,循着沿路飘散的诗意,
我似乎打出生起,就与坚果隔着一道无形的“警戒线"一一旦不小心接触了坚果类食物,我的嘴巴周围一圈马上就会变得又红又痒,喉咙也开始痛,连口水都不敢咽,有时肚子还会疼半天。因为过敏,我的生活总有一些“小遗憾”一好多好多诱人的美食,哪怕它们的配料里只含有少量的坚果成分,统统只能敬而远之。每到这种时候,我就十分郁闷:“真烦,怎么偏偏就我不能吃?" 去年暑假的一天,爸爸妈妈出门办事,我被送到表哥家里。吃完午
开春的晨露还在草尖打转,我已经蹲在后山的老墙根下。指甲盖大的绿斑从青砖缝里探出头,像妈妈绣在袖口的竹叶纹一一针脚歪歪扭扭,比机绣的多了股子生气。苔藓在倒春寒里匍匐前进的模样,总让我想起视频通话里父母的脸一一他们在南方电子厂的流水线上,也是这般一寸寸挪动,用指纹在零件间绣出春天的形状。 书包带磨破的补丁蹭着苔痕,湿漉漉的苔藓裹着那截粗针脚,我想起去年立夏收到的包裹,帆布包角还沾着电子厂的机油味
皓月当空,愁思似缕,又是一年中秋夜。窗外,灯火璀璨,人声喧嚣,街道上熙熙攘攘,人们都在赏灯游乐。我静静地倚在窗边,默默望着窗外,继而抬头望向那轮圆月。它又大又亮,大得仿佛要胀满我的整个心房;圆得似玉盘,可在我心中却缺了一块,再难圆满。 犹记去年中秋夜,我们一家人齐聚爷爷奶奶家,满心欢喜等着开饭。弟弟最是淘气,眨着一双无辜的大眼,身披奶奶的丝巾,手挥“宝剑”,满屋子跑着说要变成超人去月亮上抓兔子。
外婆是农村人,长年住在老房子里,简单的二层楼古旧朴素、平平无奇,没什么贵重东西。然而,在外婆的床头,静静地躺着一个精致的木盒,里面珍藏着一把历经岁月洗礼的旧团扇。听外婆说,它有十多个年头了。看起来也的确如此:扇面上的青花布料已泛黄,原本细腻的工艺如今已无昔日光彩。我对这把古董团扇并无多少好感,甚至不愿碰它,那斑驳的木柄在我看来实在刺眼。 然而,外婆却对这把旧团扇情有独钟,天天“扇不离手”。 在
那个夏天的清晨,当我得知父亲答应晚上带我去河堤看星空时,时间突然变得格外漫长。 阳光透过窗,在作业本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我第一百次抬头看墙上的钟,分针仿佛被胶水粘住了,迟迟不肯移动。书本里的故事失去了往日的魔力,阳台上的花草也无精打采地牵拉着脑袋。我甚至异想天开:要是能给太阳装上轮子,把它飞快地推下山去该多好。 当夕阳终于在西天燃起霞光,我像离弦的箭般冲向门口。然而父亲的脸上带着兼意:“车子突然
一个慵懒的午后,阳光透过阁楼狭小的天窗斜斜地洒进来,在飘浮的尘埃中织成一片金色的光幕。我和爸爸在这片光晕中翻找着旧物,每一件物品都像一把钥匙,轻轻转动,就能打开记忆的闸门。 最先看到的是一个被压得歪歪斜斜的饭盒。它静静地躺在角落里,仿佛在诉说一个尘封已久的故事。我突然来了兴致,当起了记者,采访起爸爸的往事。我咳嗽两声,拿起饭盒,好奇地问爸爸:“这个饭盒怎么变成这样了呀?” 爸爸的眼神变得柔和,
我的爸爸会"变脸”。 那是一个细雨绵绵的午后,我紧驀着布满刺眼红叉的试卷,心情沉重得如同背负了一座大山,步履维艰。我深知,家门背后,或许正酝酿着一场来自爸爸的严厉风暴。然而,当我鼓起勇气,推开那扇熟悉的大门,映入眼帘的却是爸爸的笑容。他轻轻接过我肩上的书包,目光不经意间掠过我手中的试卷。我忐忑不安地低下头,默默祈祷“暴风雨"能来得晚一些。出乎意料的是,爸爸只是温柔地拍了拍我的肩膀,轻声说:“来,
夜色如墨,悄然浸染着深褐色的槐树枝干。又到了槐花绽放的季节,微风轻拂,梦里仿佛又能闻到淡淡的槐花香,像一道澄澈的柔波,轻轻漫过心间。 月下,幽静的小路蜿蜒向前,尽头那棵老槐树像一位沉默的守护者。又是一个有月的夜晚,风渐渐起了,丝丝缕缕,撩乱行人的发丝,也搅乱了人们的思绪。然而,在这清冷的氛围中,总有一颗心能感受到别样的温暖。 槐树下,有一家馄钝摊,摊主是一位面容慈祥的老伯。尽管摊位在小路尽头,
那年暑假,我和爸爸去陕西旅游。西安的夏天像刚出炉的肉夹馍,空气里飘着滚烫的烟火气。我们站在回民街的老槐树下,斑驳的树影在青砖地上跳格子,蝉鸣声像一串银铃从茂密的枝叶间垂下来。忽然,一阵清脆的绑子声从深巷传来,惊飞了槐树上的麻雀。 我顺着声音往巷子里走去,不一会儿,一扇古朴的木门映入眼帘,门上的牌子写着“皮影戏”。推开门,一阵沁凉袭来,仿佛隔绝了外面的炎热。屋内,吊扇转得慢悠悠的,发出“呼呼"的声
仲夏七月,烈日当空。世间万物都张开了干渴的嘴,仰望苍天,祈求甘露。空气里弥漫着热气,叫人喘不上气来,沥青铺就的马路热得起软泡,蝉热得叫不出声,街上的小动物也不见踪影。热浪翻涌而来,似乎执意吞噬这个世界。 山中的夏日却不这样。 才到山脚,四周便被山里溶洞的寒气笼罩住了。往里走,翠绿、嫩绿、墨绿、粉绿、淡绿充斥着眼帘,紫的花、红的果,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让人应接不暇。这片叶子上站着一只蚂蚱,那朵花
在我家不远处,有一片静谧而开阔的草地,犹如一位恬静的仙女,安然栖息于河畔,静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草地中央,立着一座小亭,亭尖是深沉的枣红,亭柱是耀眼的朱红,搭配灰白相间的石桌石椅,宛若一幅清雅的中国画。亭边绿树环绕,流水淙淙,蜂飞蝶舞,步入其间,恍若踏入一方远离尘嚣的仙境。 春天,无数野花悄然绽放,清香缭绕,令人心旷神怡。我常在写完作业之后来到这里,躺在柔软的草地上,仿佛被一片绿色的海洋温柔环
如果让我推荐一个地方,我会选择一条历史悠久的公路一一独库公路。它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独山子为起点,以库车为终点,是连接南疆和北疆的纽带。这条公路调皮地蜿蜒在天山雄伟的怀抱里,犹如一条闪闪发光的绿丝带,钻来钻去:一会儿上山顶和小鸟捉迷藏,一会儿又溜进山谷里,跟可爱的小羊玩耍。站在高处远眺,阳光一照,整条公路就像一条亮晶晶的项链,美丽极了。而独库公路之美,不仅美在路上,更美在故事里! 用生命筑就
漆黑的夜晚,月光倾洒在村庄里的一间旧屋上。屋内,灯光摇曳,阵阵咳嗽声断断续续传来。老人正在给孙子铁蛋讲故事,他一边揉眼,一边把蜡烛凑近书本,只为看清书上的字… 这天,乌云密布,黑压压的云团笼罩着黑洞洞的山。铁蛋对老人说:“爷爷,我和隔壁村的李大夫约好了,明天就去求药。“爷爷刚想说话,又猛咳起来。铁蛋见状握紧拳头:“您等着,我一定求到药治好您!" 次日一早,铁蛋便出发了。山路狭窄崎岖,杂草丛生。
酷夏时节,整个世界似被投入巨大的蒸笼。树稍间,几只麻雀扑棱着翅膀停歇在枝丫上,叽叽喳喳的叫声里满是燥热,直到一阵微风拂过枝叶,带来丝丝清凉。一只鸟儿抬喙,朝着满枝繁叶赞叹:“你们瞧,这些叶子多茂密!把骄阳全拦在外面,给咱们造了片凉爽的小天地,真厉害!"其他鸟儿纷纷应和,清脆的夸赞声落在叶片上,像撒了把甜滋滋的糖。 叶子们听着这些夸赞,骄傲如藤蔓般在心间疯长。它们渐渐自我膨胀,笃定能遮阴纳凉全是自
大森林里,星星拍卖会开始了。拍卖师猫头鹰吆喝道:“大家快来呀!这里的星星和平常的星星可不一样,有金灿灿的、有红彤彤的、有粉嘟嘟的,还有绿莹莹的,可漂亮啦!"小动物们纷纷围了过来。 大老虎一眼就看中了那颗最大最耀眼的金色星星,并以极高的价格拍下了它。他说:“这颗星星最能代表我的地位,我要把它镶在我的王冠上。" 大狮子是草原之王,他看上了一颗银色的星星,因为它代表冷静与睿智。 小白兔喜欢上了一颗
“我不能跟着你去干那事,云朵里有人町着我呢。“秦凡对喊他去果园偷桃子的好友说。 “白云连着白云,云朵里怎么会有人盯着你呢?"好友抬头眯眼看天,戏谑道,“云层里只有神仙。你不去就说不去,莫要吓唬人。" 偷摘几个桃子,在好友看来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见秦凡执意不去,他只好自个儿去了,边走边嘀咕:“逛谁呢,云朵里能有人?”可对于秦凡来说,云朵里的确有人。每当秦凡遇到困难时,抬头望天,云朵里的人就对他露
小红很忙 小明很忙 小刚也很忙 他们一会儿分糖果 一会儿买东西 可惜他们数学不好 总是让我来帮忙 (责编/孙恩惠责校/李希萌)投稿邮箱:757801589@qq.com
搬东西的时候 爸爸的力气最大 可是 和我打架的时候 爸爸却力气很小 总是打不过我 (责编/孙恩惠责校/余慧琼)投稿邮箱:757801589@qq.com
星空 玉带一样美丽 用湖水作镜子 梳妆打扮 将整片水面 染成荡漾的绿 星空 一颗颗亮星星 从天空中飞下来 落在草地上 蹦蹦跳跳 那是来年的愿望 (责编/孙恩惠 责校/李希萌)投稿邮箱:757801589@qq.com
夜空是游乐园 月亮是旋转木马 云朵是棉花糖 流星是过山车 我提着萤火虫灯笼 为游客照明 (责编/孙恩惠责校/李希萌)投稿邮箱:757801589@qq.com
秋天一头扎进果实 落叶是迷路的金甲虫 撞翻了露水上的阳光 风在麦秆上玩滑梯 吓得稻穗把秘密撒了一地 蜜蜂把橡果偷换成金币 老蜘蛛织的吊床 兜住吹喇叭的牵牛花 吵醒了做梦的南瓜 它们约定一起长得圆乎乎 好偷偷滚下山坡去玩 阿嚏!秋天在身后打了个喷嚏 果核里喷出好多星星籽 (责编/孙恩惠责校/李希萌)投稿邮箱:757801589@qq.com
梅雨时节,图书馆的木质书架都沁着层薄薄的水雾。我蹲在三层古籍区的梯子上,指尖掠过那些蒙着岁月尘埃的书脊,突然触到一处异样的凹陷。 那本暗红色布面精装书像是被人刻意藏在《地方志考据》与《水文年鉴》之间,烫金标题早已斑驳难辨。当我把书抽出来时,夹在扉页里的借书卡打着旋儿飘落。泛黄的纸片上,1998年9月17日的借阅记录处,赫然写着“林素云"一那是母亲的名字。 雨点砸在玻璃苍穹上的响声陡然密集。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题记 如果爱有颜色,那一定是月亮的银白。耀眼的纯粹毫不吝啬地洒向大地,天地间宁静恬然,虫儿在草丛举办着演唱会,鸟雀在巢中静静聆听,风儿带动树叶“沙沙"地伴奏。 年幼的我坐在奶奶旁边,盯着天上又大又圆的月亮:“奶奶,为什么月亮一会儿尖,一会儿圆,但是太阳就不会呢?” 奶奶慈爱地拍拍我靠在她膝上的头:“因为月亮仙女要负责给离开的人计算天数呀。外面的人看月亮的变
我丢下书包,“砰”的一声将脚上鞋甩到地上,嘅着小嘴:“妈!你买的是假鞋。” “假鞋?” “真丢人!还让同学认出来,是假‘对号鞋'。连双鞋都买不好,给钱我自己买!" “多少钱?” “1500。 “这么贵?” “我同学还穿2000多的呢。" 妈妈叹了口气:“鞋舒服、耐穿就行,品牌鞋太贵,咱不买!" “你们吵什么?“从田间回来的爸爸抹着额头上汗珠问。 “你儿子不穿我买的鞋,要1500,
在冯骥才的《俗世奇人》里,刷子李刷墙不沾漆、泥人张捏人栩栩如生,奇人们以绝技惊艳众生。而我的生活中,也藏着一位“俗世奇人”,她是抽血窗口的“快准稳"护士。 打针,是多少孩子童年的"噩梦”。学校体检时,护士连扎七针歪歪扭扭的场景,让大家哑巴吃黄连一有苦说不出。我虽不至于“谈针色变”,可每次抽血,心也会一下悬到嗓子眼上。 暑假第一天,妈妈便给我安排了抽血体检。一听这“处刑通知”,我满心抗拒,拖到约
蝉蜕挂在斑驳的梧桐枝上,像被时光风干的诺言。六月的风掠过教室窗台,翻动着我案头的《化学反应原理》,书页间飘落的不只是去年的银杏书签,还有那个始终未能兑现的约定一一关于一位年近六十的化学老师,和一群总在黄昏时分踞脚眺望走廊尽头的少年。 高一的化学课,总浸在午后绵长的光影里。王定立老师的上衣口袋永远插着两支褪色的粉笔,当他转身板书时,衣角会扫过讲台边缘,扬起细碎的白尘。“化学键不是冰冷的符号,"他用
“和"是春夜细雨浸润第一粒新芽的温柔,是暮色四合时的那一盏灯笼的缝绻。它总是这样,以最谦逊的姿态,栖息在时光的褶皱里,将岁月酿成一首绵长的诗,等我俯身聆听。 檐下和声 异乡的冬天总是格外漫长。当街角的红灯笼开始摇晃着点亮归途,我便知道,那些被鞭炮声震碎的寒气里,藏着最温柔的召唤。 祖父的老宅院醒得早。天光未明,就听见竹帚扫过的沙沙声,像一首古老的晨曲。父亲会在这时点燃第一挂鞭炮,炸响的不仅是
当江月多年以后再次回到那个小镇,她会想起那些深深浅浅的往事。或者说,她从未忘记,即使那些过去如今早已被磨蚀得锈迹斑斑。 一 自江月记事起,她就和江离蜗居在这偏远小镇的一条死胡同深处。不过那时的光景还未如此斑驳:老式平房旁电线杆的皮囊还未被蚀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漆皮,楼下的台阶上仍有年轻的影子。如今,镇上的多数人家都沿着百年前祖辈来这里定居时的路,又离开了这片土地。当生命和生活的节奏陡然加快,好像那
黑夜,萤火虫挂在空中 我追逐着影子奔跑,撞见 尝试躲避黑暗的蚁群 月亮溺水了 它们在池水边默哀 我蹲下,将一片水舀起 洒落在地,蚁群开始动了,它们发现 每一个水珠都有一个月亮 站在水里,就像站于月亮之上 蚂蚁开始向着光明进军,它们爬向水滴 每爬过一颗石子,就征服一片大海 (责编/孙恩惠责校/李希萌)投稿邮箱:757801589@qq.com
晚自习的窗口飘进一节笛声一 像被晚风揉皱的数学草稿纸, 突然有了清澈的折痕。 吹笛人站在操场边缘, 他的轮廓被夕阳涸开, 成为黄昏未完的逗号。 我们偷偷在课桌下, 松开握笔的拳头, 让指缝长出细小的芦苇。 教导主任的脚步声惊散了音符, 而余音停在电线上— 三只麻雀正用喙, 整理羽毛里的旋律。 后来每个晚自习的傍晚, 都卡在笛孔中, 每次月考后轻轻漏出半声, 比所有标
我跪在黄泥上 成了墓碑前的第三炷香 手撕着纸钱,是点点的承诺 向焚坑里投递,大火中 显现了曾经的碎片 -阿婆,烩的红豆酸菜 蘸辣椒水,爽口 辣得使人亢奋泪水 干涸后,谁没收了曾经 带我回到现在—纸钱灰 漫天飞扬,呛得我直咳嗽 余烬栖在眉间 替她的手温,轻轻发颤 (责编/孙恩惠责校/李希萌)投稿邮箱:757801589@qq.com
编者按 家庭者,天下之本;父母者,子性之初师。战国韩非曾言“人之情性,莫先于父母”,道尽亲子之缘——非仅血缘之系,更乃教化之始、人伦之基。相较于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更早、更久、更贴近生活,它以情感为纽带,以日常为课堂,不仅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孩子的品格与习惯,更在漫长岁月里成为情感依托和价值导向的源泉。本期专栏系统梳理了家庭教育的六大优势——亲情性、早期性、针对性、持续性、情感性与便利性,旨
诚信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儿童品格教育的核心。优秀的儿童文学往往承载深厚的德育功能,借助鲜活的情节、动人的形象与温暖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儿童形成优良道德品质。加拿大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马利所著的《绿山墙的安妮》,自问世以来,以其真挚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成长主题打动了全球无数读者。作品通过主人公安妮在诚信方面的挣扎、选择与成长,为当代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各学科教学,引导学生形成对民族文化的深层认同与自觉传承。 在小学阶段,由于未单独设置历史课程,传统文化教学的责任便更多地落在语文教学之中。因此,如何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就成了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面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契合初中生的认知发展特点,高度呼应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改革的深层要求,能有效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目前,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较为广泛,通过创设生动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善学生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意义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教学重点更多放在写作技巧
根据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活动与任务设计促进其个性化发展。作为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技能,更是学生未来走向社会、发展自我的重要基石,是思维品质和文化素养的集中体现。这就需要教师重视写作的教学功能与育人价值,以学生为切入点,加强分层指导与因材施教。 当前,写作教学作为初中语文课程的重点与难点,面临学生写作能力参差不齐、写作学情难以精准定位、教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小学教育阶段的阅读教学同道德与法治教育(简称“道法教学”)的融合显得尤为迫切且重要。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将二者割裂开来,忽视了阅读材料中蕴含的丰富道德与法治教育资源。为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本文旨在探讨一种将小学阅读教学与道法教学相结合的新型课堂模式,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的有机结合。 课堂设计原则 一是立足课程标准,聚焦核心素养。小学阅读教学与
插图作为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可忽视。在教学中合理运用插图,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加深记忆,还能潜移默化地传递审美、丰富情感。但在实际运用中,插图的教学价值并未得到充分重视。一些教师对插图的功能认识有限,使用方法单一,致使插图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使用效率较低。本文就教材插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切实可行的插图应用策略,旨在帮助一线教师更加重视插图
随着全球化与信息化进程的持续深化,文化交流与碰撞日益频繁,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吸收、融合外来元素,外来词便是这一影响的典型体现。外来词本土化,一方面为汉语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了词汇体系,拓展了表达空间;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一系列规范使用的问题。我们应以辩证的眼光看待外来词本土化,在保持开放包容的同时,也要注重规范引导,使外来词沿着健康有序的路径融入汉语体系。 对汉语词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讲话、文章和访谈中,广泛引用中国古代经典名句,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政治智慧,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政治话语。总书记用典(简称“用典”)深刻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而且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通过问卷调查、实地听课和教师访谈等方式,对当前高校思政课中总书记用典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87%的
自“双减"政策贯彻落实以来,县域小学课后服务被赋予提升育人质量、促进学生素养全面发展的重要使命。然而,由于资源环境局限、师资配置不足、课程建设滞后等因素影响,部分县域小学课后服务仍存在活动内容单一、实施成效薄弱等问题,难以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湖南省推出的“智趣新课后"平台,有针对性地破解了课后服务“缺课程、缺老师、缺管理、缺资源共享"的核心难题,在统筹信息化整合、系统化推进、公益性保障方面
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深入推进,基础教育正经历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的关键转型。在此背景下,跨学科教学作为一种打破传统学科壁垒、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其重要性日益凸显。跨学科教学并非不同学科知识与方法的简单叠加,更强调其在真实情境中的有机融合与创造性应用,旨在引导学生构建整体性的知识网络,发展批判性思维、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及开阔的学术视野。 初中阶段是学生认知发展与思维方式形成的关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小学阶段是劳动教育的启蒙关键期,但在劳动教育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价标准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亟须通过系统研究,构建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劳动教育课程标准,探索符合时代需求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校本化实施路径。 小学
在教育领域,文字既是传递教育理想的重要媒介,也是记录个体成长轨迹的鲜活载体。师生共同撰写的班级叙事文本,作为班级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既承载着学生个体成长的独特印记,也折射出教师的职业追求与教育情怀。在现代教育不断革新的背景下,师生共创班级故事这一新型教育形式,为教学实践注入了全新活力。它打破了传统师生关系的固有框架,搭建起双向互动的交流平台,让教师与学生都成为班级历史的见证者、参与者与书写者。本文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莫言曾说:“作家的故乡并不仅仅是指父母之邦,而是指作家在那里度过了童年,乃至青年时期的地方。这地方有母亲生你时流出的血,这地方埋葬着你的祖先,这地方是你的血地。"故乡不仅生养我们,哺育我们,更孕育了我们儿时的快乐时光,构筑了我们的精神世界。它是根,是作家文学创作的灵魂所在。我曾和贾平凹交谈,他也深有感触地说:“作家写出来的作品没有故乡,也就没有生命力。” 说到底,正是我们的
壹 秋天来了,天气变得乍暖乍寒。 早晚可比冬日的寒冷凛冽,中午又可比夏日的燥热。 我听过外婆讲一位伟人的故事。这位伟人在冬天的时候用冷水冲澡,有意找人多的地方读书,用来磨炼自己的意志。在人多的地方读书,我经受不了诱惑,小贩的吆喝声让人静不下心;冲冷水澡不成问题,整个夏天我都在用冷水洗澡。 这天,风很大,秋风竟然像北风一样呼呼直叫,山坡上的小花小草都缩紧了身子。我打了一盆水放在门前的
壹 冬的严寒渐渐退去,积雪也渐渐融化了,山坡上露出斑驳怪异的青石和黑泥。小巷子里,老人们都赶趟儿似的,一个个走出家门靠着墙根晒太阳;孩子们撒丫子似的乱窜,像一群受惊的野鸭嘎嘎乱叫。又过了几日,太阳似乎更加热乎了,人们身上的大棉祅被扔在床角,山坡上的黑泥巴地像被顽皮的孩子涂抹成大花脸,一星点的绿,一星点的黑,不过那星点的绿,在太阳底下却似乎有奇光异彩。 风渐渐暖起来,吹得人身上暖洋洋的,草地上空
林彦 湖北武汉人,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小作家协会导师。已出版小说《九歌》《点点的一棵树》《夏天的伞》以及散文集《门缝中的童年》《梨花落了》等多部作品。曾获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老舍散文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大奖、湖北文学奖等奖项。 编者按 林彦的写作,宛如铺开一幅与旧日对话的水墨长卷
林彦|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副主任 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于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成为中华儿女集体记忆里一抹炽烈的红色。当整齐的方阵踏过长安街,当轰鸣的战机掠过金水桥,你是否看见了钢铁洪流之下,一个民族从沉沦到奋起的倔强脊梁。对少年人而言,九三阅兵是课本外鲜活的家国课堂;对写作者来说,这场举国盛典是笔尖下滚烫的时代注脚。本期,就让我们将钢铁铿锵
当我得知可以在天安门广场现场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时,我的心从未如此激动地期待过!于是,便有了我成长以来的第一次熬夜:凌晨2点30分,夜黑蒙蒙的,我起床出发,到达指定集合地点;5点20分,天刚泛起鱼肚白,我乘坐大巴抵达积水潭地铁站,完成第一道安检;6点50分,道道红霞染红了天边,我乘坐地铁前往前门,完成第二道安检;7点20分,太阳升起、光明普照,我终于站在了天
《四季的邀约》 春天/小草探出嫩芽/我拉着春姑娘的裙角/“我们去放风筝 吧"/她摇摇头/忙着给树们/缝制翠绿的新衣裳/夏天/知了在树 上开演唱会/我拽着夏姑娘的衣袖/“我们去吃冰激凌吧”/她摆摆 手/忙着给荷花/涂上鲜艳的腮红/秋天/树叶在玩跳伞游戏/我 扯着秋姑娘的衣襟/“我们去摘果子吧”/她眨眨眼/忙着给稻穗/染 上时尚的金发/冬天/雪花跳着圆舞曲/我牵着冬姑娘的手/“我们 来打雪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