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针对工业循环排污水深度处理方案进行设计。在分析了废水的特性后,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石灰软处理和反渗透处理”的工艺流程,通过石灰软化的方法去除循环水中的镁硬度,同时降低循环水排水中的磷酸盐,使其满足脱硫用水需求,同时通过反渗透系统进行浓缩,浓缩后的反渗透浓水作为脱硫系统的补水水源,淡水可作为化学除盐系统水源和循环水系统水源,实现资源化利用。 关 键 词:工业污染水;循环排污水
摘 要:石油黏稠度是影响采收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微生物法降低石油黏度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微生物自身功能,部分微生物以石油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繁殖,在这个过程中它可以直接降解石油中的某些组分,改变物性,达到降低黏度的目的;另一方面是微生物在繁殖过程中发生的代谢活动带来的作用,整个过程中产生酸性物质(有机脂肪酸等)、醇类、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以及甲烷、二氧化碳、氢气、氮气等气体,这些物质可以起到
摘 要:以丙烯酰胺、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为单体,以复合分散体系为分散剂,以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合成了阴离子水包水乳液。通过实验研究了合成条件对分散聚合产品性能的影响,并分别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分散剂类型、分散剂用量以及单体有效质量分数对水包水分散聚合的影响,最终确定适宜的合成条件为:引发剂用量(质量分数,下同)为0.4%~0.8%,自制低聚物分散剂用量为8%~12%,单体
摘 要:以氯代碳酸乙烯酯(CEC)为原料、氟化钾为氟化试剂、碳酸二甲酯为溶剂,利用新型固体碱催化剂合成氟代碳酸乙烯酯(FEC)。通过对氯代碳酸乙烯酯纯度、催化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条件的优化得到最佳的工艺条件,产品收率达到92.7%。 关 键 词:氯代碳酸乙烯酯;新型固体碱催化剂;氟代碳酸乙烯酯 中图分类号:O623.6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
摘 要:以双酚A型和双酚F型环氧树脂、活性稀释剂、液体橡胶增韧剂、硅烷偶联剂、聚硫醇、硫脲改性脂肪胺、促进剂、硅微粉和白炭黑为原料配制成-5 ℃低温固化环氧树脂结构胶。研究了双酚F环氧树脂和活性稀释剂对环氧树脂黏度的影响,研究了液体橡胶增韧剂、活性稀释剂和固化剂对胶黏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环氧树脂NPEF-170和活性稀释剂可以显著降低环氧树脂黏度,在环氧树脂CYD-128/环氧树脂N
摘 要:以聚丙二醇(PPG)和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原料,进行端异氰酸酯基聚氨酯预聚体的制备(NCOPU);然后用环氧树脂对其封端,制备端环氧基聚氨酯预聚体(EPPU);再用端环氧基聚氨酯预聚体增韧改性环氧树脂(EP/EPPU)。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对聚氨酯预聚体的结构进行表征,通过万能试验机对其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研究了聚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聚氨酯掺量、固化温度对改性环氧树脂力学性能的
摘 要: 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具有单一焦绿石结构的(La0.2Nd0.2Sm0.2Gd0.2Y0.2)2Zr2O7高熵稀土锆酸盐陶瓷材料。通过分析XRD和拉曼图谱确定烧结的高熵陶瓷是单相焦绿石结构,扫描电镜的EDS元素能谱分析结果表明稀土元素分布均匀,无明显团聚现象。热膨胀测试结果表明这种新型陶瓷材料在1 200 ℃以下无相变发生,高温稳定性良好。制备的高熵陶瓷材料的热导率为0.50 W·
摘 要: 学镀Ni-Co-B具有镀层均匀、硬度高、良好的耐磨性和软磁性等优异性能,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化学镀Ni-Co-B镀层的性能不仅与镀浴性能及使用周期有关,还受基体材料的影响,再加上测定方法和条件的不同,要准确而全面地描述镀层的性能是很困难的。从耐腐蚀性方面研究Ni-Co-B镀层的性能,通过孔隙率实验、酸碱腐蚀实验、盐雾实验、极化曲线4种方法进行实验分析,并作出评价。结果
摘 要:采用两步法制备了ZnO/ZnFe2O4复合分级微球,并对其形貌和结构性能进行了表征,进一步研究了ZnO/ZnFe2O4复合分级微球的气敏性能和机理。结果显示,在30×10-6三乙胺下,相对于单纯ZnO分级微球,ZnFe2O4复合不仅降低了分级微球的最佳工作温度,还提升了器件对三乙胺的响应度(52.2),表明ZnFe2O4复合可以有效提升ZnO分级微球的三乙胺气敏性能。 关 键
摘 要:通过溶剂热法制备尖晶石异质结构富锂锰基三元材料LSNCM,经X射线衍射、EDS、拉曼等手段验证了异质结构成功形成。在有机体系和水溶液中,其高容量、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速率性能都得到了电化学结果的验证。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制备铋电极,且通过LSNCM//Bi和LSNCM//AC两种组合的循环提锂对比,活性炭的综合效果均不如铋电极,验证了铋电极的优异性。 关 键 词:电化学提锂; 富
摘 要: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是一种污染浓度高、组分极其复杂的有机污染废水,拟采用混凝+芬顿+电催化氧化联用方式来对膜浓缩液进行全量化处理。结果表明:当混凝药剂采用三氯化铁,投加量为10 mL‧L-1时进行混凝预处理,浓缩液COD从5 000~6 000 mg‧L-1降低至1 000~1 500 mg‧L-1,去除效果达到70%以上;当混凝出水进行芬顿反应时,控制双氧水:COD=2:1,双氧
摘 要:为确保关中地区浅层地热资源的高效利用,针对关中地区地热水开发过程中的腐蚀结垢现象,研究N80钢在该地热水中的腐蚀结垢行为。首先采用水质分析方法和Larson指数法分析地热水的腐蚀结垢趋势,然后通过电化学法和失重法分析碳钢在地热水中的腐蚀结垢行为,最后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对N80试片进行腐蚀结垢表征。结果表明:关中地区某小区地热水成垢阴离子含量高,Cl-含量为2 144.73 m
摘 要:利用氯化胆碱-乙二醇-苯甲酸三元低共熔溶剂回收废旧锂电子中钴酸锂中有价元素,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设计对浸出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并利用XRD、SEM对实验样品进行表征。浸出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在180 ℃后浸出率趋于稳定,反应时间在1~3 h时浸出效果较好,苯甲酸所占物质的量比应为0.1~0.5,固液比为3~5 g·L-1时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影响钴浸出率因素由大到
摘 要:采用简单的静电纺丝方法制备了Ni/NiO/C负极材料。XRD证明该材料主要由NiO、Ni和无定形碳组成。SEM证明Ni/NiO/C的形貌呈纤维状,纤维的直径为400~500 nm。以Ni/NiO/C为锂电的负极材料,在100 mA g-1的电流密度下,首次充电比容量可达到586.5 mAh g-1,循环50圈后的充电比容量仍可达到453.2 mAh g-1,容量保持率为77.27
摘 要: 针对油田开发中压裂返排液的复杂性和处理难题,通过次氯酸盐氧化法制备了高效、绿色的Na2FeO4氧化剂,探究其在处理压裂返排液中典型污染物瓜胶的最优作用条件并对其进行了应用效果评价。通过氧化降解瓜胶的反应分析,揭示了Na2FeO4氧化瓜胶的机理,其条件参数和作用机理对今后的油田开发过程中压裂返排液的绿色高效处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 键 词:Na2FeO4; 瓜胶; 氧化降
摘 要:以环氧树脂E-12作为基料,通过添加低温固化剂Tc125、填料硫酸钡、颜料钛白粉以及其他助剂,采用熔融挤出法制备了一种新型低温固化的环氧粉末涂料。降低了粉末涂料的固化温度,使之在热敏材料或不耐高温的基材上也可以使用。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了固化剂的用量对粉末涂料固化性能的影响,通过性能测试分析了填料、颜料的用量对粉末涂料耐冲击、附着力、耐酸碱等性能的影响。制备的低温固化环氧粉末涂
摘 要:随着对混凝土工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混凝土表观质量也成了关注的焦点之一。以基础油、乳化剂、助剂为主要原料,对各种原料进行梯度配比,采用高速搅拌合成混凝土水性脱模剂,通过比较试块表面气泡数量进行脱模剂性能对比,筛选出合适的脱模剂配方。 关 键 词:基础油;乳化剂;水性脱模剂;脱模性能 中图分类号:TQ027.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0
摘 要:目前国内以燃料电池为代表的氢能开发利用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对高纯氢的需求逐渐增加。介绍了以旋转阀为核心设备的PSA变压吸附制高纯氢工艺技术,对装置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分析,并从工艺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保障装置安全、平稳运行。 关 键 词:旋转阀;变压吸附;高纯氢;危险因素;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TQ11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
摘 要:为解决含铜硫酸蚀刻废液的资源化回收与处理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膜电解耦合技术。结果表明:在阳极液Cu²⁺为35 g·L-1、H₂SO₄为180 g·L-1,中间液H₂SO₄为100 g·L-1,阴极液H₂SO₄为150~200 g·L-1,电流密度为300 A·m-2,电解8 h的优化条件下,铜的回收率达98.5%,纯度高达99.6%;硫酸的回收浓度为265 g·L-1,回收率为
摘 要:热采技术是一种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方式,当高温热流体进入地层中与原油储层岩石发生一系列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并产生硫化氢气体,对油田生产设施、生产管柱产生腐蚀,影响油井开采,并危害现场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为此,通过借鉴《天然气碘量法测定硫化氢含量》标准检测方法,考察了反应温度、模拟地层水流速、硫化氢分压、硫化氢浓度对N80钢片腐蚀速率的影响。模拟地层反应温度为80 ℃时,硫化氢腐蚀速
摘 要: 分析了重叠式FCC再生装置再生斜管流化异常的原因,通过调整催化剂细粉含量、第二再生器催化剂藏量、调配松动点蒸气量,再生滑阀压降由14 kPa提高至25 kPa,滑阀开度由45º关至40º,反应温度波动的波动范围控制在±1.5 ℃内,解决了再生斜管流化不稳定问题,提高了装置平稳运行水平。。 关 键 词:催化裂化;再生斜管;松动点;滑阀压降 中图分类号: TE624.4
摘 要:通过对涡轮泵高速旋转密封的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分析,量化了流速、温度、摩擦力和应力等关键参数对密封性能的影响。基于数值模型,模拟了不同流速(15~30 m‧s-1)、温度(75~-105 ℃)、摩擦力(25~40 N)及应力(3.2~5.0 MPa)条件下的密封特性,并结合现场监测数据,评估了防腐蚀涂层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密封性能随运行时间变化呈稳定增长趋势,防腐涂层有效降低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基于过硫酸盐的高级氧化技术(PS-AOPs)逐渐成为了水处理领域的一项热点技术。这种技术以其卓越的氧化能力和快速的反应速度著称,能够迅速有效地降解废水中的各种污染物。不仅如此,它对废水中污染物的广泛适用性更是为其在实际应用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其在国内外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碳材料因其优异的催化活性、良好的吸附能力及环保性能等特点,在催化
摘 要: 磷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全球磷矿储量在急剧枯竭,从废水中回收磷是迫切需要的。我国大部分污水处理厂所采用的污水处理方式是A²/O工艺。为解决A²/O工艺中脱氮除磷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压力驱动水力旋流器和结晶除磷反应器的创新侧流工艺,以有效整合A²/O系统厌氧阶段的磷释放和回收。这种方法能够快速分离厌氧池出水的污泥,然后通过HAP结晶回收富含磷的上清液,并确保释放磷的污泥
摘 要: 近年来,CO2开关溶剂处理油基钻井废弃物技术出现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且其应用前景广阔。文章对CO2开关溶剂处理油基钻井废弃物的特点进行概述,然后着重论述了开关溶剂类型、处理作用机理、处理效果影响因素和现有处理工艺流程研究进展,并分析工艺研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CO2开关溶剂处理技术在钻井废弃物处理领域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及展望。 关 键 词:钻井废弃物; 开关溶剂;
摘 要: 为研究一种萃取精馏分离乙二胺和水二元共沸体系的工艺,通过Aspen Plus开展模拟设计,以1,4-丁二醇为萃取剂进行萃取精馏分离,并采用序贯迭代算法以最小年总费用为目标确定了萃取精馏分离乙二胺-水的最佳稳态工艺参数。对于40%摩尔分数乙二胺、60%摩尔分数水的进料组成,经过该工艺分离可得到摩尔分数为99.7%的水和99.5%的乙二胺。 关 键 词:乙二胺; 萃取精馏;
摘 要: 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因其独特的磁性和表面化学性质,在众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文章综述了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首先介绍了磁性氧化铁纳米材料的基本性质,然后详细讨论了其制备方法,包括共沉淀法、水热法、溶胶-凝胶法、热分解法、微乳液法和多元醇法,简述了每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接着探讨了磁性氧化铁纳米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生物医学、环境治理、电子器件等。最后,分析了
摘 要:污水中有毒有害污染物质正在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破坏生态环境。活性炭作为常用的吸附型材料,通过物理吸附以及后期的微生物附着降解能够很好地处理复杂的水体污染。介绍了活性炭不同制备与改性方法研究现状,最后对活性炭的制备与改性技术提出展望。 关 键 词:制备;改性;展望 中图分类号:TQ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0935(2025)03
摘 要:沸石作为一种典型的多孔固体吸附剂,在CO2捕集领域应用广泛,具有廉价、高热稳定性、优异吸附性能等优点。回顾了近年来关于沸石改性的各种方法,重点介绍了改性沸石在燃烧后情况下捕集CO2的研究进展,并指出沸石吸附剂可作为捕集CO2的可持续性材料。 关 键 词:沸石改性;CO2捕集;固体吸附剂;吸附 中图分类号:TQ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摘 要:目前由于国内外各组织对于选取对象的准则有所不同,因此碳排放量核算准则也呈现了多元化发展的态势,采用不同的准则核算所得出的碳排放量也不相同。从碳排放核算标准、碳排放边界界定、碳排放测算方法等方面,对国内外与碳排放计算相关的文献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 键 词:碳排放;核算;综述 中图分类号:TQ0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0935(20
摘 要:碳酸二乙酯(DEC)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对称碳酸酯,除作为燃料添加剂、有机合成中间体外,DEC还是优良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以CO2与乙醇作为原料制备DEC是符合绿色化学的合成路线,既能够减少CO2排放,又能够合成重要化工产品。介绍了导致反应物转化率和产物收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即CO2难以活化及受到热力学限制。重点综述了近年来应用于该反应的均相、非均相催化剂研究进展。讨论和分析了该路线
摘 要:污泥是废水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残留的固体残渣,其中存在多种有毒有害物质,若处置不当,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危害。面对我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客观要求,实现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成为污泥处理处置的重要任务。污泥生物炭是污泥在一定条件下热解的产物,具有比表面积大、表面基团丰富且营养元素含量高等特点,在土壤改良、重金属去除和水处理等领域均有应用,因此利用污泥制备生物炭已发展成为污
摘 要:目前我国正面临PM2.5引起的严重大气污染问题,燃煤电厂是大气环境PM2.5排放的最重要来源。在此背景下,研究电袋除尘技术对改善大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探讨了电袋除尘技术在工程化应用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详细阐述其工作原理和卓越性能,为该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对比分析了传统除尘技术和电袋除尘技术的优缺点以及它们的适用范围,进行了综合评估。 关 键 词:细颗粒物;湿式
摘 要: 新型分离技术在化工工艺中的应用研究是当前化工领域的热点之一。传统的分离技术在能耗、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迫切需要发展和应用更高效、可持续的分离技术。针对材料选择方面的问题,引入了金属有机框架和多孔膜材料的应用,并强调了纳米材料在分离领域的潜力。针对工程可行性的挑战,探讨模块化设计和定制化分离技术的前沿发展。针对商业化推广的问题,强调经济性和市场需求的重要性
摘 要:采用固定模板离子后印迹法,以镉为模板离子、聚丙烯(PP)微孔膜为基体、半胱氨酸为功能单体、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制备对镉离子具有高度选择性的离子印迹聚合物。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DSC对各阶段的微孔膜结构、形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并采用平衡吸附法考察镉印迹PP膜的选择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由红外光谱中2 485 cm-1处出现—SH伸缩振动峰和DSC中119.2 ℃出现新的熔
摘 要: 甲烷氧化偶联催化转化制C2烃(乙烯、乙烷),实现了甲烷一步直接转化,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文章主要介绍甲烷催化转化过程中应用广泛的几种常见催化剂:Li/MgO催化剂、稀土氧化物催化剂、复合氧化物催化剂、钨酸钠体系催化剂。这些催化剂都存在较好的催化性能,为甲烷氧化偶联反应优良催化剂的设计奠定基础。 关 键 词:甲烷; 氧化偶联反应; 催化剂; C2烃 中图分类号:TQ203
摘 要: 榆林某气田采出水中溶解氧、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腐蚀性气体含量较高,引起油套管及地面管线的严重腐蚀,现急需要加注性能优良的缓蚀剂以抑制腐蚀伤害,减少开发成本。针对现场腐蚀现状,对三种工业用缓蚀剂(1#、2#、3#)进行其性能评价并优选,运用失重法、SEM、EDS等方法对缓蚀剂在常压和高压下的缓蚀率、成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1#、3#缓蚀剂成膜性能相对较好;(2)常压动态腐蚀
摘 要: 加氢裂化技术是石油加工领域的一项关键技术,其显著优势在于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量、降低能耗以及环保等方面的作用。加氢裂化反应将长链烃分子裂解为短烃链和烷烃分子。加氢技术被认为是应对原油逐渐重质化和劣质化的一种重要手段。近年来,国内外加氢裂化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其中固定床加氢裂化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国际加氢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相较于固定床加氢技术,沸腾床加氢裂化技术传质效率更高,但装置
摘 要:芳烃兼具油品调和及基础有机化工原料两大属性,芳烃产业既承燃油生产和能源安全,又接聚酯产业和民生消费,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本文重点针对纯苯和对二甲苯(PX)两个产品分析辽宁芳烃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方向及发展建议。 关 键 词:芳烃; 纯苯; 二甲苯; 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F426;X322 文献标志码: A
摘 要:以辽宁某化工企业烧碱生产流程为研究对象,基于排放因子法对烧碱生产流程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进行核算,定量分析了工艺流程中各环节和各类能源消耗对排放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某自然年度内烧碱生产流程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625 562.2 t二氧化碳当量。从系统构成来看,直接生产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贡献度为73.06%,而间接生产系统温室气体排放贡献度为26.94%,能源消耗中电力消耗所导致的温
摘 要:首次建立了一种测定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LR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样品经HLB柱进行固相萃取净化后,以V(质量分数0.1%三氟乙酸甲醇溶液)∶V(水)= 60∶40的混合液为流动相,在流速1.0 mL·min-1、柱温40 ℃、进样量10.0 µL条件下,使用CLC-ODS色谱柱和荧光检测器进行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微囊藻毒素-LR在激发波长251 nm和发射波长296 nm
摘 要:以核壳型松香基高分子键合硅胶(RP@SiO2)作为固定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紫杉醇进行分离。探讨了RP@SiO2柱对于紫杉醇及类似物的分离性能,并对其在紫杉醇分离纯化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RP@SiO2可以通过将β-丙烯酰氧基乙基(FATE)键合在硅胶表面的方式获得,其固相柱与C18柱类似,有着良好的重现性以及优秀的色谱性能。使用RP@SiO2柱,可以从红豆杉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