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同时,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基于Metropolis-Hastings抽样规则的时变系数结构向量自回归(MH-TVC-SVAR-SV)模型进行实证研究,采用最大概率有向图算法(PC-max算法)的有向无环图设定其短期约束矩阵,通过三维累积脉冲响应函数考察中国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对传统中央银行政策目标和资产价格的影响,探索双支柱政策的
摘要:以公共数据开放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07—2021年110万余条专利转移数据构建城市间面板数据,探究公共数据开放对全国统一技术大市场建设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共数据开放显著推动全国统一技术大市场建设,通过消除信息壁垒、打破行政壁垒、削减贸易壁垒实现。在城市互动结构方面,“中心—外围”和“外围—外围”城市组合分别借助“辐射效应”和“互补效应”推动技术流动,缩小城市间创新差距,且对高质量发
摘要: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智能制造将对新质生产力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企业层面详细考察智能制造如何影响新质生产力发展。研究发现,智能制造显著提高了新质生产力水平。影响机制方面,智能制造通过促进技术创新、人力资本结构优化、两业融合发展提升新
摘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背景下,统筹“量增”与“质升”的高质量追赶型经济模式成为后发地区缩小发展差距的必然选择。构建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技术前沿,以产出差距定义地区经济追赶空间,系统探究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地区经济追赶空间的影响及内在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地区经济追赶空间呈递减趋势,北方地区缩减幅度较南方地区更大;南北地区新质生产力水平均实现了显著增长,但北方地区增长仍显滞后;新质生产力对地区经济追
摘要:国内需求规模和市场一体化建设是当前中国推进数字技术创新的特殊优势。利用2010—2021年A股上市制造企业数据,研究本土市场规模与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的关系,并进一步基于市场一体化探讨市场制度建设对两者关系的强化效应和实现机制条件。研究发现,本土市场规模能显著促进企业数字技术创新,市场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强化了“本土市场规模引致数字技术创新”效应。机制分析表明,市场一体化通过信息共享、降低制度性交易
摘要:在分析数字化转型时机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基础上,以2011—2021年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先行和后发转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具有后发优势,原因在于先行转型企业会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摸着石头过河”式的转型存在研发效率损失和资金约束加剧等问题,并抑制企业绩效;后发转型企业则可以通过学习观察先行转型企业行为,培育更成熟的转型能力,有序推进数字化转型,从而对企
摘要:长期护理保险作为国家补齐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一环,其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亟待深入探讨。基于2011—2020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从微观个体收入不平等视角考察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政策效果。研究发现,长期护理保险能够促进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增长和社会阶层跃升,有效缓解个体收入不平等。这主要源于长期护理保险能够分担低收入家庭的照护责任并释放劳动力资源,同时能够拉动养老护理产业就业,更大程度改善
摘要:中国家庭经济风险复杂多变,如何改善家庭在应对住房这一重大民生问题时面临的金融脆弱性不容忽视。采用2015—202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住房公积金制度对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缴存住房公积金能够显著缓解家庭金融脆弱性;进一步分析表明,住房公积金制度能够为家庭提供较低成本的住房融资方式,提高家庭住房还贷能力并缓解家庭住房还贷压力,从而显著改善家庭金融脆弱性;异质性分析显示
摘要:区域一体化发展是破解发展难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评估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并验证其政策机制,对推动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格局最终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采用213个城市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进行政策评价。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显著降低了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政策效应在长江经济带中下游、经济较发达、经济发展不平衡较严重的城市更为明显。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通过市场一体化体系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