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览2023年江西长篇小说创作,呈现色彩斑斓且欣欣向荣的气象。作者在文学理想与时代精神之间,构建了深刻的情感联结和艺术联结,并以独特的笔触和视角,展示了文学的无限可能,给读者带来了丰富而多样的阅读体验,集中体现了新时代文化情境下的文学势能。 一、以文学叙事传承传统文化和红色基因 张品成所著《盐关》(江西教育出版社,2023年)打破了主旋律作品的叙事窠臼,呈现出迥异的叙事品相:用一件件小事情细腻
2023年江西中短篇小说创作呈现出充满活力的态势。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江西作家在全国文坛的影响力逐步上升,斩获较多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奖项。如陈世旭获得“林斤澜杰出短篇小说家”奖项;樊健军中篇小说《通向天堂的夜航船》获得第二十届百花文学奖,短篇小说《榫卯记》入选中国作家网“优选中短篇”下半年榜单,中篇小说《无尘界》获得第三十二届“东丽杯”梁斌小说奖。同时获得梁斌小说奖的作家作品还有晏子《我是鱼王
作为生活方式、文化传承、思想价值和生命意志的载体,散文这种文体在整个中国文化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且文脉不绝。2023年度江西诸多作家继续走在这一文体的探索之路上,也持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散文作品,共同推动新时代中国散文的发展。 本年度江西散文作家队伍的中坚力量仍是李晓君、江子、傅菲、朱强、詹文格、漆宇勤、王晓莉、陈蔚文、王芸、朝颜等人,新人不多。这是一批成熟的散文作家,大多有着丰富的创作经验,
2023年江西戏剧创作成绩斐然。新创与复排竞相上演,古剧与新篇争奇斗艳。其中许多剧目在年内我省主办或参与主办的第二届全国高腔优秀剧目展演、汤显祖戏剧奖暨地方戏曲优秀小戏(折子戏)展演、弋阳腔暨高腔优秀剧目展演、“赣鄱好戏”江西优秀剧目展演,以及国内其他地方举办的戏剧梅花奖终评演出、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评选展演、全国南戏展演、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华东六省一市现代地方小戏大赛等展演活动中惊艳亮相,涵盖
2023年,江西影视文艺创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凝心聚力搞创作。回眸2023年度江西影视剧创作,“赣产”影视剧继续保持着良好发展态势,并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成绩。借助于这些影视精品力作,新时代的江西文化形象获得了新的提升。江西影视剧创作成为着力推动江西文艺高质量发展的一支生力军,也是用心用情用力向全国乃至全球“讲好江西故事”的新典范。 一、回溯革命历史,深
导语:自金宇澄的小说《繁花》被王家卫影视化以来,对小说与剧集的讨论愈发热烈。作为一部具有强烈时代和地域特色的作品,其反映了20世纪末上海的文化氛围和市民的生活方式,而“1990年代”“上海记忆”等话题更是读者与观众讨论的热点。以下三篇文章分别从不同角度对《繁花》的影视改编进行分析:有的聚焦于电视剧对“上海腔调”的建构与“不响”美学的表达,探究影视如何用镜头和影像呈现上海独有的文化记忆,同时分析剧集
从2014年购买下小说《繁花》的影视改编权,到2020年开机拍摄,再到2021年发布首款预告片、2022年发布海报与主题预告,剧版《繁花》终于在网友热议中于2023年年底正式开播。近十年的打磨,让人不禁疑惑,《繁花》的电视剧改编与制作何以花费如此长的时间?这其中除了导演王家卫本人精益求精的制作要求之外,还在于剧版《繁花》在影视化改编之中试图创造的新形式与试图传达的新内容。 剧版《繁花》由金宇澄的
1990年代,无论是以旧上海中产阶级的生活与精神遗存为基础,书写上海日常生活形态的文学作品,还是旧上海题材的港台电影,大多体现了对上海怀旧性的想象叙述。作为上海本地人的金宇澄,与作为香港电影导演的王家卫,原本正是两种“上海怀旧”的典型代表。王家卫在金宇澄《繁花》基础上改编影视剧,弱化原著中对市民文化怀旧的部分,而聚焦1993年上海资本市场发展史,表现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时代精神,呈现出了上海城市形象
金宇澄所著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繁花》,经香港著名导演王家卫历经十年苦心孤诣改编为同名电视剧,伴随着新年璀璨焰火热闹播出。其大刀阔斧、面目全非般的改编迎来褒贬不一的反响,而金宇澄“我只能表示感动,熬过这么艰难的几年,片子能够出来,多么不容易”[1]的回应也是颇令人玩味。 严肃文学为影视改编提供了丰厚的艺术土壤和深刻的文学底蕴。但严肃文学对人性和历史的深刻反思内核、极具个性色彩的艺术表达都是影视改编
导语:近代中国美术史上,“海派”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19世纪中叶,上海开埠之后经济发展迅速繁盛,工商业的发达使这里成为新兴的绘画市场。当年的海上画坛引领了全国艺术的风尚,成为全国艺术家最向往的舞台。“海派”善于把诗书画一体的文人画传统与浓郁奔放的民间美术结合起来,又从古代刚健雄强的金石艺术中吸取营养,描写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将明清以来大写意水墨画技艺和强烈的色彩相结合,形成浓墨重彩、雅俗共
李瑞清(1867—1920),江西省临川县温圳杨溪村(今属进贤县温圳)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进士,后任翰林院庶吉士、江宁提学使、两江师范学堂(今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校前身)监督(校长)、江苏布政使等职,在上海期间与黄宾虹、吴昌硕、曾熙并称为“海上四妖”。 作为书法家,李瑞清临尽名碑,《散氏盘》《瘗鹤鸣》《毛公鼎》《石门铭》等都曾是他笔下之作。他多以《郑文公碑》《泰山经石峪
一 、研究述评 关于江西婺源画家汪琨的生平资料,极为匮乏。在豫园书画善会成员杨逸编撰的《海上墨林》中仅有一条记录:“宣统己酉,姚君鸿、黄君俊、汪君琨,创议发起设书画善会于豫园,偕余就商于高先生邕,以是举为有益,与为规画,并拟章程,旋定赁得月楼旧址楼上为会所,三月三日成立,开公推高先生为会长,㧑谦固辞,爰改推钱先生慧安。”[1]知其为“豫园书画善会”的发起人之一。 之后的大量海派研究类的书籍中,
一 、“海派”画家张中原 1980年画家张中原在龙华寺举行画展。展前,刘海粟题写贺词“游艺依红日新又新”,陆俨少题写贺词“艺苑之英”。此外,徐邦达、陈巨来、胡亚光、唐云、颜文梁、朱屺瞻、沈迈士、陶冷月、俞振飞、郑逸梅、田桓等名家也都亲笔题写了贺词,表达对张中原艺术生涯重生的鼓励与祝贺。上海中国画院原党委书记、著名的书画家、书画评论家邵洛羊评展品《风竹》:“郑板桥的兰竹画不过你,后人自有定评。”[
武功山下,泸水河畔,白墙黛瓦,绿荫环绕。2023年10月15日,由中国舞蹈家协会指导的中国舞协环境舞蹈展演(江西站),在美丽的武功山拉开帷幕。展演共设十五个节目,邀请刘福洋、朱瑾慧等优秀舞蹈艺术家,为观众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环境舞蹈时空之旅。此次环境舞蹈展演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展演以景为媒,以舞为媒,助力江西讲好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的生动故事。舞动的肢体诠释着赣鄱大地独有的文化特
油画作为一种艺术语言,是艺术家自如地运用油画材料,以色彩、明暗、线条、肌理等多项造型因素表达个人艺术思想、形成艺术形象的艺术创作。中国油画发展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是中国现当代艺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近年来,江西上饶青年油画家刘建明一直不断地探索油画艺术语言与内心情感的共鸣,找寻人类情感最初的故乡。他敏锐地捕捉社会景观中的人情世态,用油画语言阐释百姓生活,表现社会生态真实的力量。 一、关注温暖有
作为从江南的乡村成长起来的儿童文学作家,吴洲星对乡间的花草植物带有天然的亲切感,尤其是对紫云英心怀别样的情感。十多年前,尚在读大学的吴洲星提笔写下的第一个故事便是《紫云英》;十多年后,作家将目光再次聚焦到一个位于家乡宁波的“紫云英童声合唱团”,并以其为原型,用充满温情和诗意的笔触写下了一位年轻的乡村音乐教师与合唱团成员们之间的感人故事。小说《紫云英合唱团》(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2023年)以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