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引领方向,人才振兴乡村。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强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壮大农村各类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队伍”。2025年农业农村部一号文件也着重强调,“加强农广校力量建设”“深入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接续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学用贯通综合试点”。这些政策部署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指明了方向,是打通人才培育“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一环,是政策落地的一线力量。锻造一支能力过
编者按:2025年7月,基层农广校校长能力提升研修班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举办。此次研修班聚焦体系建设、农民教育培训、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等内容,凝聚实践智慧,搭建了良好的交流互促平台,共同破解发展难题。本期专题选取河北省兴隆县、湖北省竹山县、重庆市万州区、陕西省旬邑县、甘肃省庆阳市、新疆自治区农广校的典型经验,既体现体系建设的共性规律,又凸显不同区域的特色创新,为全国农广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在乡村人才振兴战略推进进程中,新疆农广校紧扣发展主线,以体系建设为抓手,在机构改革浪潮中破局前行,力求成为乡村人才成长的“摇篮”与农业发展引擎。截至目前,博州、昌吉州、哈密市等多地州级农广校恢复挂牌,喀什、疏附等县级农广校重启职能,体系“筋骨”逐步强健。本文从核心引领、协同保障、主动破局、未来展望四个维度,梳理新疆农广校的探索实践,为农广校体系发展提供参考。 一、核心引领,锚定体系发展航向标
近年来,甘肃省庆阳市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因地制宜探索出以种植业为基础、养殖业为牵引、菌业为纽带的“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模式,聚力打造“牛、羊、猪、鸡、果、菜、菌、药”八大产业集群,获批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为强化农业人才赋能,庆阳市坚持把农民教育培育作为重要抓手,不断优化培训体系,完善配套政策,创新培训模式,庆阳市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显著提升。 一、健全体系,不断夯牢人才培育根基 (一)持
重庆市农广校万州区分校(以下简称“万州区农广校”)作为重庆市农民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与主阵地,始终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己任,通过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巩固农民田间学校前沿阵地、在改革中拓展职能,不断创新培育模式,涌现出党的二十大代表余小平、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李达山、“手机屏幕上种田”的万健鑫等一大批优秀学员,万州区农广校先后荣获“育才兴农示范校”“全国高素质农民培育百佳校”等荣誉。学校现有编制34
旬邑县地处陕西省中部、咸阳市北部,作为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农业主导产业涵盖苹果、玉米、生猪等多个领域。近年来,旬邑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始终坚持以培育新时代高素质农民为核心任务,聚焦基础能力建设、培育模式创新、服务机制保障三大关键环节,全力打造服务“三农”的前沿阵地。 一、坚持高位推动,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一)完善三级培育体系架构 旬邑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立足县域实际,构建起县、镇、村三级
河北省兴隆县农广校成立于1983年11月,是副科级全额事业单位。编制12人,均为大学学历,其中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6人、中级职称2人、高级技工3人,副高及以上职称人数占58%。此外,聘请了10名“乡土专家”“田秀才”等担任兼职教师,与在编教师形成优势互补,共同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提供支撑。多年来,兴隆县农广校扎根乡土,以“土办法”破难题,以“新探索”开新局,在农业人才培育领域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
近年来,竹山县农广校紧扣农村实用人才短缺突出短板,以“发展产业、助农增收”为目标,以参训学员需求为导向,在课程设置、教学手段、组织方式、跟踪服务等方面持续优化,让农民“乐意学、听得懂、用得上、见成效”,先后培育出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农村实用人才,为竹山县特色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学员从“要我学” 到“我要学” 开展农民培训,学员是主体。
一、重新认识农广校体系独特优势 (一)重新认识农广校体系的政治定位。1997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为《福建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英才谱》撰写序言,序言包含五方面内容,一是对现代农业发展作出的重大规律性判断,序言开篇即讲: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二是对农广校提出的“两面两为”办学方针,即坚持面向农村基层、面向农业生产,为农民科技致富服务
2023年4月,中央农广校印发《高素质农民“培训—中职—高职教育贯通培养行动”试点工作方案》,试点地区按照需求导向、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农民自愿的基本原则,细化方案、创新突破、积极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借鉴的新经验新范式,为在全国范围内推进高素质农民贯通培养奠定了较好的工作基础。结合试点工作,笔者对高素质农民“培训—中职—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高素质农民贯通培养的重要意义 乡村振
2022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实施方案》,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开展为期3年的系统性培育和综合性支持。自项目开展以来,浦东新区建立健全培育机制,创新创设支持政策,大力推进培育工作,已开展3期培训,培育27名“头雁”,辐射带动农户6070户,形成了可推广的政策赋能、精准培育、多元带动的“浦东模式”。 一、浦东新区“头雁”项目的实施策略 浦东新区坚持
近年来,成都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农广校)(以下简称“成都市农广校”)以农民田间学校为核心阵地,创新构建“田间课堂+产业实践+主体培育”融合发展模式,有效推动了农业技术转化、高素质农民培育与乡村产业升级的深度融合,为超大城市的乡村振兴探索出特色鲜明的赋能路径。 一、体系化建设与特色模式 成都市农广校将农民田间学校作为基层主阵地,着力构建覆盖广泛、特色鲜明、运行高效的培训服务体系。 (一)网格覆
稻种作为水稻生产的源头,其质量与安全直接关系到粮食产量、品质乃至国家的粮食安全战略。《稻种的质量与安全》课程旨在强化农民种子质量安全意识、保障农业生产源头安全、服务种业振兴,本课程从教学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思四个方面展开介绍。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构建课程“导航图” 课程选用的核心教材是农业农村部农民教育培训规划教材——《农产品质量安全》。该教材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通
山东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农村电商讲师团队自2019年起承担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参与《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评价管理、支持服务”全链条培育整体解决方案》课题,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主持社科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获临沂市第二十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新媒体电商》课程体系入选首届涉农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名课名师”资助项目,《高素质农民农村电商培训线上跟踪
江苏省盱眙县农广校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以农民需求为导向、以促进产业兴旺为目标,创新实施“一二三四”培育工作法,推动高素质农民培育从“任务型”向“服务型”“节点型”“链条型”转变,构建起精准化培育体系,在乡村人才振兴道路上奏响和美乐章。 一、锚定“一”条主线基调 盱眙县农广校将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置于乡村振兴战略全局中谋划,以提升培育质效为主线,构建“政策保障+机制创新+典
在鲁西的沃土上,有这样一位深耕农民教育培训的“领航人”,他扎根农业一线二十载,以“让农民懂技术、会经营、能致富”的初心,创新培育模式、整合多方资源、孵化产业动能,激活莘县乡村振兴的人才引擎。这位“领航人”就是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莘县分校副校长——李月兵。从田间地头的“技术讲解员”到农民学员的“创业导师”,从培育模式的“创新设计者”到产学研用的“平台搭建者”,李月兵用脚步丈量土地,用智慧点亮希望,
2025年的春天,当玉龙雪山脚下的万亩花海初绽新蕊,一场不期而至的“春雪”悄然降临丽江古城。安静的古城在满树梨花的映衬下,显得别样的美丽。梨花纷飞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深入云南考察,丽江成为此次调研地。而考察首站就选定在玉水河畔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旭辰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农民田间学校(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 丽江旭辰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农民田间学校位于丽江市古城区开南街道贵峰社区,项目总投资
走进浙江品晟渔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养殖基地,全天候循环流动的培育池中,无数光唇鱼苗成群结队,悠游其中。这里不仅有光唇鱼的现代化养殖设施,还有一套完备的检测与管理体系,细菌培养分析、水质监测等实验室一应俱全,档案资料室记录每一批光唇鱼的成长历程。公司制订了严格的种质标准和生产管理规章,确保每一条鱼苗都健康、纯正。 寻味乡愁 一条鱼的“逆袭”之路 光唇鱼,俗称“溪石斑鱼”,曾活跃在新昌江、澄潭江、
一场细雨浸润着田野,潮湿的泥土裹着麦苗的清香扑面而来。一位皮肤黝黑的年轻人弯着腰,指尖轻轻拨开麦叶,仔细端详叶脉的纹路,这个年轻人就是韩鑫,一位“80后”高素质农民。他从未想过,自己会像一粒种子扎根在这片土地,一待就是二十年。 个人成长 从一粒种子到一片田野 2004年初秋,韩鑫背着行囊踏入青岛农业大学大门。那时的他,对种子的认知还停留在课本上。直到第一次跟随导师走进育种基地,他才真正触摸到农
乡村体育赛事的繁荣发展对建设体育强国、促进乡村经济和树立乡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发展农民体育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长期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民体育事业,统筹部署与乡村文化铸魂、乡村产业振兴和乡村良治善治生动融合。 在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背景下,改革后的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郑州市分校(以下简称“郑州市农广校”)级别提升、职能拓展、队伍壮大,郑州市农广校高度重视农民体育工作职能,围绕“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