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辅导员工作室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精神,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升辅导员工作的质量和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研究以创意IP为切入点,探讨分析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思路并形成具体
[摘 要] 为培养服务于国家科技发展和社会经济进步的工程型人才,软件工程的教学方案与培养方式需要与时俱进。在分析目前软件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实施学科交叉、项目驱动和考核改革等方案,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能力。同时,将课程设置与最新学术进展紧密结合,并利用案例分析和项目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此外,根据国内外前沿理论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
[摘 要] 专业背景类课程属专业基础课程,基础性和理论性都比较强,不易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专业背景类课程思政途径是运用思政元素实现课程思政目标的必要条件,研究课程思政实现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分析课程思政实现途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独辟蹊径,以赛促学”“由内到外,全程覆盖”“线上线下,融合思政”等课程思政实现途径。这些课程思政途径经过教学实践检验,证明是有效
[摘 要] 高校班主任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指导者和引领者,课程思政为班主任育人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从专业课程思政的角度,探讨如何将班主任工作职责与课程思政相融合,建设好的班风、学风;探索如何从大学生成长发展出发,利用好专业教育主阵地,拓展班主任育人空间;探索如何将课堂教学与课外科研实践相结合、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结合;探索如何抓好入学专业教育、考试、实习等重要节点,提升育人效果,实现全方位全程
[摘 要]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在注重效率、收益的现代社会显得尤为珍贵,将工匠精神融入高校“工程实训”教学过程,是培养契合新时代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证,是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工匠精神是高校学生工程素质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和现实需要,有助于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更好的作用,促进学生在各方面的均衡发展。将工匠精神融入高校“工程实训”教学,需要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构建思政课程体系,搭建
[摘 要] 工科院校大学生挂科现象广泛存在,不仅影响高校教育质量,也影响学生发展前景,是当前高校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以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为例,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需求,从工科的学科特点、课程体系特征、学习环境变化、学生学情分析、学生管理制度等角度分析工科大学生挂科现象及原因,并基于以上影响因素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可为相关教学改革和防止挂科等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以利于工科院校和大
[摘 要] 全球高等教育机构正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教育国际化对于大学实现内涵发展和声誉提升具有双重效应。从国际化角度深度调研了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办学理念、育人模式、组织架构、创新机制等,提炼出聚焦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IMPACT框架,即开放包容的对外原则、面向世界的使命愿景、广泛链接的合作网络、战略引领的发展路径、需求驱动的共同体意识和联动协同的工作机制。最后,鉴于当前及今后短期内可预见的国际
[摘 要] 面向非理工专业学生开设编程选修课程可使其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职场及学术要求,但面临缺乏可及性、稳定性强的编程操练环境,理论课程难度较大而课时不足,以及个体化指导和过程性评价不足等困难。在“R语言与数据可视化入门”课程中,通过搭建云计算平台,借助swirl自主学习包实现理论课程翻转教学,借助MOOC/自媒体/自制视频资源实现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实践课程翻转教学,结合侧重于过程性评价的多元考核方式
[摘 要] “生态监测”课程是培养大学生形成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载体。在“两山”理论的指导下,促进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内容的融合,筑牢学生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国家生态可持续发展。为此,对“生态监测”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课程思政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课程思政改革效果表明,学生成绩有较明显的提高,65%的学生认为自身生态文明意识、逻辑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都有了明显的增强,说明课程改革初步实
[摘 要] 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必然要求,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思维水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要明确学习的重点和方向,以党史发展中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会议和重要历史人物为学习重点和突破口,把握历史的主线和主流,进一步加强对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的认识和运用。针对当前高职院校的党史学习教育情况,需要加强党史学习
[摘 要] 基于智能船舶的技术发展趋势,系统分析了船舶动力装置的技术体系和知识体系,结合轮机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提出了轮机工程专业仿真课程的具体课程目标。在此基础上系统梳理了仿真课程的知识体系,其覆盖了仿真的基本概念与方法等基础性知识,还涵盖了船舶柴油机建模与仿真方法、船舶动力装置匹配仿真方法和船舶航行智能控制与仿真方法等专业性知识,以及船舶智能航行-控制联合仿真的综合性知识。设计了课程实践环节,
[摘 要] “测控系统原理及应用”课程是智能测控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该课程作为新兴的智能测控工程专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效果对学生后续的专业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实验教学部分是该课程的重要教学部分。针对学生课业繁重、课时量少、知识点更新快、课外学时有限、实验室有限等现实问题,以问题驱动和项目学习组合的方法为基础,设计合理的实验内容,通过对实验教学改革的深入研究,使得学生可以更好
[摘 要] 综合实践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对导航技术专业综合实践课程进行了顶层设计,明确了导航技术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培养目标,建立了专业能力+综合素养+实践应用素养的能力模型,制定了实践课教学与实践应用理念深度融合的课程设计框架,形成了与改革相适应的评价机制。以“综合导航系统”课程为例,介绍了按照顶层设计进行课程改革实施全过程。结果表明,此次教学改革在
[摘 要] 基于大数据背景,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数据库和多媒体技术的集成,形成一种全新的知识传播模式与学习方式。通过调研分析地热钻井工程技术所涉及的产品和技术方向,结合地热田企业钻井生产岗位的实际需求,构建合理的“地热钻井工程”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根据教学内容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实验室情况及学生动手能力,设计合理的实践环节。通过实践探索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实践方式,形成了以学生为
[摘 要] “环境工程概预算”主要讲授环境工程造价的原理、方法及相关文件的编写,是环境工程专业一门非常重要且实用、紧密联系实际工作的专业基础课。传统教学体系尚存在案例选取与环境工程关系不大、教学方式单一、理论难以联系实际等问题。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自觉性,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加深学生对已学专业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使学生具备从事环境工程计价和控制成本的能力,将实际环境工程项目案例分解并融
[摘 要] 在新工科和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进一步提高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在“测量学”课程学习中的效果,基于OBE理念,以学习效果为导向,提出了重构教学模式内容、提升实践教学效果、优化考核考查方式的教学改革思路,将课程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机联系起来,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有机联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实践证明,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以及学生的反馈意见来看,系列改革措施是行之有效
[摘 要] 在“新公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下,从课程思政、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应用、“互联网+”和数字化教学手段等方面分析了“理化检验”课程改革驱动力。提出以培养符合现代警务工作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凸显课程的“两性一度”,利用“互联网+”和数字化教学手段的改革思路,分别从创新基础教学组织、系统性课程思政开展、多角度教学内容提升、多元化教学手段实施、多维度考核
[摘 要]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中得到了广泛的探索与实践。为了提升“植物生理学”教学效果,扬州大学“植物生理学”教师团队进行了课程教学改革,在更新教材、优化教学内容和建设“植物生理学”在线课程基础上,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通过对2017级农口专业学生进行知识基础、专业背景、课程学习情况以及考研成绩等调研,探讨“植物生理学”课程基于线上平台的成效。结果表明,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
[摘 要] “钢结构设计原理”是道路桥路与渡河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扎实提升课堂理论教学效率和效果是该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和目标。细致分析“钢结构设计原理”的课程内容特点以及由此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从多层次网格模块化教学内容、建立“思维主线”、引入真实工程案例、坚持精确理论推导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开展课程横向比较等方面开展课堂理论教学改革,进而从根本上提升课堂理论教学的效
[摘 要] 针对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际,结合多年来“茶叶生物技术”课程教学经验和体会,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实践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地方优势,从加强师资力量、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和考评机制、加强对本科生的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入手,引入课程思政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专业自信,实施翻转课堂活跃课堂气氛,将企业实际引入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对行业的认知,为地方高校“茶叶生物技术”课程改革提供了思路,推
[摘 要] 为响应《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教学课题组探索了“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的新模式,即以线下教学为主,结合线上直播授课、网络教学平台以及QQ交流群内讨论答疑的方式开展课程教学,在尽可能给予学生最好的课堂学习体验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优质的课后学习资料。线上与线下并行、理论与实践结合是该新模式探索的关键。此外,引入钢结构工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政
[摘 要] “物理大地测量学”是测绘类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针对该课程内容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与实践对于培养德才兼备的测绘类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以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测绘类专业为例,分析了“物理大地测量学”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从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家国情怀、大国工匠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等层面梳理了该课程内容的思政元素融入点,重点对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具体实践路径和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与案例分析,可
[摘 要] 面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对工程技术人才的战略需求,在实践类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是培养环境类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分析并构建了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思政教学的目标定位,以重庆大学为例介绍了针对各实习单元特点在生产实习九个板块内容中的思政元素融入点与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阐述了提升教师思政教育的理念和水平、探索实习思政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中构建了立体化、全方位实践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摘 要] 装备实践教学是军队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学员岗位任职能力生成起到关键性的支撑作用。针对当前军队院校装备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实战化、信息化、规范化”的装备实践教学高效教学范式,并重点从预先教学准备、直接教学准备、施训组织、施训总结等四个方面进行研究设计。通过打造课例、拍摄制作示教微课、编制指导手册等方式将研究成果固化,帮助青年教员快速提升装备实践教学能力素养,进而提升装备实
[摘 要] 课堂是实现高等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和主渠道。“高等数学”作为高等学校理工科的核心基础课程,不仅能够传授数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以“高等数学”课堂为例,探讨了非数学类专业的数学课堂融入思政教育的意义,阐述了数学对非数学类专业学生在思维训练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强调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作用,并提供了一些实践教学策略
[摘 要] 生物信息学被广泛应用于疾病遗传学、病理学、流行病学和药物个体化治疗等领域。在昆明理工大学医学院,“生物信息学”是生物医学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面向基础、临床、转化医学研究院的研究生开设。总结了近年来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面临问题和解决方案,以期为研究生教学实践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同时也有助于医学院校在高年级本科生中开设“生物信息学”课程,满足新医科背景下医工结合复合型人才的培
[摘 要] 基于对高等院校管理学学科教学特点的分析,阐明在管理学学科中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是医学教育实现人民生命健康福祉的现实要求。通过立足国情,情境创设,融入传统中医药文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将思政内容融入专业教学,作为管理学学科课程思政的建设要点。分析目前“管理学”课程思政在教学形式简单、思政元素浅显、与实践教育环节脱节上面临的挑战,提出课程思政通过注重
[摘 要] 针对“钢结构”课程开展的教学改革情况进行阐述,主要改革思路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基于项目导向,融合知识、能力、素质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思维,应对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主要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思政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开展了课程的教学改革,形成了教学内容模块化,理论、实践、思政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以期贯彻价值
[摘 要] “消防燃烧学”是系统讲授火灾发生、发展和熄灭基本规律的课程,是消防工程、火灾调查、消防指挥(救援)等专业的必修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以新工科为背景,根据教学中存在的理论学习难度大、课程思政缺乏设计等问题,教学团队进行了全面创新改革。主要依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设计低、中、高阶的教学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挖掘学生内在驱动力,建立了全新的教学范式,采
[摘 要] 专业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课不可或缺的补充,是推进落实“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交通安全工程”作为关系民生的课程,是思政建设的直接窗口。结合课程特点挖掘思政元素,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蕴含课程中的民族自信、制度自信、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发现中国交通安全理论与实践的创新,践行知行合一理念。从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融合、多样化教学模式改进、课后实践与理论融合、成绩构成调整等方面积极探索“交通安全工程
[摘 要] 在新时代发展理念下,国家大力推行新工科建设,而高校工科类专业“有机化学”的教学缺乏应用型特色,也未体现新工科的理念和要求,出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和供不对求的局面,甚至造成学生对本专业不自信。作为工科专业基础课的“有机化学”必须改革创新,探索适应新时代发展理念的教学方式方法以顺应新工科建设要求。从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教学资源的建构、教学手段多样化并智能化、教学设计“以生为本”并体现个性化
[摘 要]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是面向工程硕士教育开设的一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由于此课程具有多学科交叉、面向工程实际、学习对象较复杂等特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和授课形式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针对以上课程特点,分析并提出了该课程内容选择方案,提出了适应线上线下教学的内容编排方法,探讨了线下授课的教学方法,形成了以课程设计为骨架,设计目标验证为导向,结合小组讨论汇报和答疑的混合式教学方案,提升了课
[摘 要] 为探讨3D打印技术在全脊柱内镜手术临床教学中的应用,通过3D打印技术重建拟手术病变节段脊柱骨性结构单元,结合术中观摩、术后脊柱内镜手术视频,复盘全脊柱内镜手术过程,教授学员脊柱内镜手术定位、手术路径、关键步骤及手术技巧要点。分别对2020年6月至2022年10月在本科室进修、轮转的医师及研究生等共30名学员,进行平均为期3个月的临床教学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培训效果考核及满意度调查。结果
[摘 要] 课程思政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食品包装本身就是一门典型的综合性的应用学科,通过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克服了知识点分散且逻辑性较差的问题,并形成了模块化教学,但目前只注重教学内容,而忽略了思政建设。基于此,依据每个模块内容特点,形成了对应的思政元素,在每一个模块都潜移默化地融入思政元素,并进一步通过对比,实现了课程思政润物无声地
[摘 要] 为适应新医科建设下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新型复合型医学人才的教育教学目标,改变传统“基础化学”实验课学生有效参与程度低,成绩评定单一、主观的困境,将翻转课堂应用于“基础化学”实验课教学,先后摸索建立了“部分翻转实验教学模式”“全翻转实验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主体的切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课程参与度,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切实的锻炼,为医学生后续医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
[摘 要] 基于传统的星三角降压启动电路,分析了星三角降压启动电路的原理、使用条件,针对75 kW电机的星三角降压启动电路的选型计算案例,详细计算了三相绕组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时的相电压、线电压、相电流和线电流,得出了主接触器、星接触器和角接触器的选型依据,并对比分析确定了星三角降压启动的最优电路图。进一步结合案例分析,在“工程专业认证”视域下,讨论了有关知识传授、问题分析、提出方案、职业规范和成
[摘 要] 为了评价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法在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通过随机抽取右江民族医学院临床专业2017级4个本科班级的学生116人,采用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法,课程结束后以学生匿名填写问卷的方式,对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多数学生认为该教学法在提高个人的自学能力、加深所学理论知识、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习该课程的效率效果等方面有明显效果,并支持继续使用该教学
[摘 要] 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分析化学”课程为例,在厘清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对接专业思政目标,一体化设计、系统化构建,结合课程内容和特点培养学生的敬业与诚信精神,结合新技术、新标准培养学生的守正创新意识,结合新政策新要求,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在课程章节中明确思政目标,精选课程内容,将生动鲜活的事例作为思政融入点,进而达到课程思政“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以实现课程思政与思
[摘 要] 为构建高职院校土建类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综合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本研究首先采用德尔菲法两轮专家咨询确定指标内容,再运用层次分析法在第三轮中确定各指标权重,最终得到包含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33个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一级指标按权重排序为:教学服务目标(0.449)、社会服务目标(0.298)、科研服务目标(0.092)、生产经营目标(0.083)和创新创业目标(0.077)。在二级指
[摘 要] 近十年来,外研社每年举办的大学生英语写作比赛是国内最具分量的EFL写作比赛。这种常模参考性写作测试与常见的标准参考性写作测试相比,既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更考查创造力。声音形象是创造力的语言外壳,它具有多形态性。教师可以通过帮助学生找到声音、模仿声音、找到新的声音,以一套渐进式的辅导方式培养学生的声音形象面具意识,让学生面对不同场合以合适的身份角色完成相应的写作任务。
[摘 要] 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特别是医学类专业日益受到国家的重视。其中实验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留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基础。在总结护理专业留学生“机能学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实验教学改革。通过自编机能学实验教材、全英文授课、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开设设计性实验、重视形成性评价等方法,逐步提高留学生实验教学质量。总结近几年护理专业留学生“机能学实验”教学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数字化逐步引领各行各业,伴随网络成长的大学生无疑成为网络主流群体,网络也成为大学生获得资源的主要信息来源。大学生“碎片化”时间不断被占领,使得高校“微思政”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现阶段高校“微思政”存在教育主体长尾化、教育载体长尾化、教育时间长尾化、教育环境长尾化,通过对高校“微思政”“长尾”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整合长尾资源、聚焦“头部”,挖掘“尾部”,有
[摘 要] 系统思维是现代科学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强调立足于事物整体来认识和解决问题。当前,研究生借助交叉学科理论与技术开展探索和应用研究较多,面对的信息量和复杂性显著增加,这也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中药学专硕研究生以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主要特征,专业学位的获得也需依托应用型课题研究、针对行业问题的相关方法研究等完成学位论文,突出职业性和学术性的融合。在人才培养中纳入系统思维,有助于提升学生思维能
[摘 要]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进行托管化改革是加强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促进文教体旅融合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大中小学实践育人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各地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通过实施托管化改革,逐步探索形成了基地运营管理的托管模式,具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当前,推动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实施托管化改革,要在立足实际的基础上,进行顶层化设计,鼓励特色化发展,建设专业化队伍,实行制度化监管
[摘 要] 高校文化育人为构建协同育人体系、培养时代新人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当前也存在实践困境,主要表现为创新驱动疲软、协作共治欠缺、包容特色不足等。为提升文化育人实效,“想法流”理论模式有主体、载体两大内容,探索、参与、多样性三大因素,运行机理暗合以“创新”“协作”“包容”为原则的高校文化育人的运行机理,有利于完善高校文化育人实践的策略,即以内容创新驱动,扩大文化育人新场域;以关系协作化变革,巩
[摘 要] 探索将医者仁心精神融入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翻转课堂,提出从行业岗位式课程设计、三维有机融入教学资源建设、“专业素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为主线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翻转课堂、院校全方位全过程多元化三维增值性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将医者仁心精神融入翻转课堂,为将医者仁心精神融入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翻转课堂提供详细的思路和方法,以促进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的课堂教学改革,提升高职高专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