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为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框架要求,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气象服务保障人才,在大气科学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探索,已成为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命题。从学校大气科学类专业核心基础课“大气探测学”课程目标出发,结合课程知识体系和特点,以实际应用需求和学生未来岗位任职需求为切入点,重点从文化自信、家国情怀、献身使命、工匠精神和科学素养等五条主线进行思政元素挖掘,科学探索课程教学方
[摘 要]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基于新工科背景,通过对该课程现状深入分析,发现其存在教材内容繁多且交叉、授课方式不够丰富、评价标准不够完善、立德树人环节较为薄弱等问题,从课程思政建设、教学手段和方法改进、考核评价方式制定以及加强校企联合培养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进行改革创新,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专业知识融合、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
[摘 要] 在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还要承担科研任务,导致不同教师的授课能力存在一定差异,使整体教学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根据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及《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基于系级教学组织层面,提出了采用课程组形式,将讲授相同课程的教师组成一个教学团队,并设立课程组责任教授,建立“传帮带”机制,统一教学方式和内容
[摘 要] 我国医疗资源相对匮乏,人口老龄化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疗器械是衡量医疗水平的一个重要条件,提高医疗器械的水平对提高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提高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整体水平和创新性,离不开人才的培养。高校通过开展医疗器械行业非学历教育项目,为医疗器械行业从业人员提供高质量的知识更新和专业培训,促进行业的发展,是高校发挥其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重要实践。同时,与医疗器械
[摘 要] 为进一步规范及加强医学生临床技能实践培训,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岗位胜任力的实用型医学人才,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及考核评价三方面构建临床技能学线上培训平台。通过超星线上课程平台实现教学的规范统一,同时利用线上操作实时直播、课后微信群答疑反馈构建生态交互式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果。通过线上形成性评价系统,运用师生互评及生生互评机制,达到实时总结反馈,反复纠正改进,不断加强技
[摘 要] 为了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中药鉴定人才,针对学习中出现的知识点多、学习吃力、兴趣不高、内容烦琐等各种问题,通过教学改革,即加强理论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中药鉴别;举办中药材讲解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信心;引进中药故事,点燃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投身教学标本和扩充药材标本馆,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建设中药材网站,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教师和学生的结合,实现教
[摘 要] 研究生招生工作是选拔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不仅要选拔出更多高层次、高水平的医学人才,更要进一步优化高质量发展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的生殖健康问题愈发突出,生殖医学专业也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通过收集近4年山东某生殖专科医院招收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的基本信息,对招生数量、招生生源等进行分析,聚焦当前硕士研究生招生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索新时代生殖医学类硕
[摘 要] 大类招生已成为突破传统招生弊端、应对全球一体化的一种必然趋势。大类招生的实施对原有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为例,在对大类招生后的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结构变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地球信息技术类课程“成果导向+任务驱动”线上线下立体进阶式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了一套具有课程针对性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以很好地解决大类招生背景
[摘 要] 生态文明素养是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是优秀品质的具体体现。“大环境与微生态”是培养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一门重要公共选修课。以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了非环境类专业大学生跨学科选修该课程的学习动机,通过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并利用线上线下理论学习、案例教学、专题讲座、实践活动等多元化教学方式对跨学科选修课“大环境与微生态”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探究。在教学过
[摘 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走出去”,海外民众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掌握职业技能的需求与日俱增,“中文+职业技能”教育也持续向好。探索云南省“中文+职业技能”国际化复合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既是为职业教育“走出去”提供可借鉴的宝贵经验,更是研究海外本土国际中文教育的有益补充。探索云南发展“中文+职业技能”的措施主要有:国内外政校企+教育资源多源聚能、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
[摘 要] 在我国教育迈向新时代的大背景下,传统音乐文化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育人功能层面,依然具有深远的意义。以“广东音乐”在高职院校美育中的传承发展为例,通过深入挖掘广东音乐的文化底蕴和价值内涵,分析其在高职院校美育中呈现出的学术化、教学化、社会化的育人功能,探索形成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的四维育人模式,以期能为高职院校在美育中充分发挥广东音乐的艺术优势和功能价值提供理论参考,进一
[摘 要] 通过问题导向,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融入高职课程思政建设的新时代背景,梳理其引领作用,研究其融入高职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明确必须用先进思想引领职业院校课程思政改革,通过确立新教学体系、构建新教学模式、开创协同育人新格局、健全评价新机制,形成较为成熟的融合理念,打造有效的融入模式,建设一支具有较强课程思政意识的新专业教师队伍,以此打开课程思政新局面,促进职业教育新发展,提升职
[摘 要] 基于心理赋权理论,从心理赋权的四个维度,即感知意义、感知能力、感知影响和目标内化,探讨了民办高校教师工作绩效提升的机理。选取两所民办高校教师中绩效突出和绩效一般的教师,通过个别访谈,了解不同绩效表现的教师对四个维度的感知,以及其表现出来的工作动力和工作行为的差异。最后,从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学习+展示”的能力培养体系、“及时+共享”的信息交互体系等三方面提出了民办高校教师工作绩效提升的
[摘 要] 面向极端精度制造技术快速发展的现状,同时为适应机械制造专业在极端精度制造与检测方面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需要,提出了面向极端精度制造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并在教学过程中融合多元化教学方式,采用课堂分组讨论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小组分工实验,以合作使命感引导学生切身感受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合作精神与实践操作能力。此外,加强建设学生成绩评定标准,优化课程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在教学改革实践
[摘 要] 课堂教学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基于碳达峰碳中和背景,开展“城市污染控制与低碳发展”课程建设。针对目前环境工程专业存在的获得的知识技能与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的能力不衔接、不匹配的问题。基于OBE教学理念,分别将其应用于教材编写、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与改进方法等方面,探讨了课堂教学改革新思路。通过以上课堂教学改革措施,可提高学生在实际应用课程知识过程中的理解、分析、
[摘 要] 新工科模式的提出与推进对高等院校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板壳力学”作为河海大学工程力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须紧跟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进行教学改革。根据这门课的特点及多年教学经验,再结合学校的行业背景和人才培养目标,对“板壳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进行了改革探索与实践。教学内容方面,通过挖掘思政元素并润物无声地融入课堂,让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教学方式方
[摘 要] “工程图学”是为土木工程专业大一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新工科背景下,对“工程图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多年教学和实践经验,在“工程图学”课程中引入BIM技术,创建教学所用的BIM模型、教学视频等资源,将BIM技术的可视性、可出图性等应用于教学过程,使大一学生能及时接触到新的科技知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摘 要] 科教融合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办学理念,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四新”建设中的要点,如何在大学教育中实现科教融合是目前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积极推进科教融合,在此背景下,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推动研究性学习;在课程教学中引入科研元素;在实践教学中引入创新元素;以师资培训和学术交流推动教师全面发展。通过上述措施,不仅提升了学院的教学水平,而且推动了学院
[摘 要] 近年来,随着交通快速发展与新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交通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这使得交通工程专业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适应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多学科交叉融合已成为交通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背景,对当前交通工程专业教学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要求,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考核等方面对教学改革的对策进行了探讨,以期实现课程教学的持续改进,
[摘 要] 在交通强国等战略的全面推进下,桥梁工程专业人才的素质培养至关重要。当前高校桥梁工程学科教育存在与时事热点脱节、工程伦理教育欠缺、缺乏针对性思政教育等问题,亟须开展课程群思想政治教学改革,形成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双管齐下的局面。基于桥梁工程课程群的育人目标,探索了课程思政改革的具体路径,深挖课程丰富的内涵,挖掘思政元素,持续建设更新教案,启发式与案例式教学并行,设置专业解读及专题研讨板
[摘 要] “物理海洋学”是海洋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目前很多应用型大学开设此课程都是沿用研究型大学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存在学生理论基础不扎实、应用技能培训欠缺等问题。系统分析了目前应用型大学“物理海洋学”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适应应用型大学培养目标的教学改革思路,探讨“物理海洋学”课程在应用型大学中的教学模式。以北部湾大学为例,通过适当调整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摘 要] 研究生课程思政是高校针对研究生在专业知识学习和科学研究中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种有效途径。我国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如何科学把握研究生课程思政的内涵,强化专业课程的政治站位与价值引领,在“三全育人”中真正落实研究生知识、能力和德育并举的育人育才目标是新时代中国研究生教育教学的新课题。以“误差理论与近代测量平差”课程为例,探讨研究生课程中思政元素挖掘及其与专业知识的
[摘 要] “健康传播学”是一门新型课程,是健康相关学科与传播学的交叉学科,需要学生和教师都具备相关的知识基础,近几年在大健康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健康传播学”是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目前针对该专业的课程设计内容较少,没有全面细致的课程实际,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缺乏素材和课程思政内容的设计。加上近年来提倡育人为本,培养医学工匠精神,弘扬国医精髓,因此,针对这一点进行设计并
[摘 要] 在科技创新背景下,“数智化赋能”已成为教育领域的共识。在数智化背景下,如何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调整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及具体实施路径、有效评价课程思政成效等,是目前课程思政建设的热点。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其发展极其迅速。遗传学的分支几乎扩展到生物科学的所有领域,是生物学科的重要基础内容。基于数智化背景下的“遗传学”教学实践,对课程思政的挖掘、方法、实施路径、评价系
[摘 要] 构筑全环境立德树人“大思政”格局,是全面提升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检测技术”是电子信息大类专业特色主干课程,其教学内容与仪器领域科技前沿紧密结合,具有高度的学科交叉特性。融合思政元素开展教学工作具有独特的优势,是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检测技术”课程为例,探索了以课程教学为主线、科技前沿技术服务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例方面,从激光干涉
[摘 要] 地质学是地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质学基础”作为地理科学等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担负着专业知识入门和地学价值观塑造的重要作用。河南省林州市太行山一带地层记录古老、地质构造清晰、岩性出露齐全、地理现象典型,是理想的野外实践场所。以野外实践为载体探索课程思政,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简要剖析了河南省林州市太行山的地质学知识,从地理核心素养、哲学思维、爱国主义情怀、红旗渠精神等方面,挖掘其中的
[摘 要] 矿业类专业早期的艰苦、危险形象深入人心,导致矿业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转专业率、转行率较高,而实际上新世纪以来,我国煤矿矿井面貌、工作环境、职业福利待遇有了极大改善。在详细分析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及智能化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借助智能矿山模型、VR虚拟矿山、视频连线生产现场、毕业校友回校报告等方式改革教学模式,让采矿专业学生客观、详细地了解采矿专业的重要性及行业现状,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
[摘 要] 分析药物化学学科自身特点,结合MOOC和超星学习通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结合教学目标、大纲及学情分析,对课程进行精心设计,正确把握重点和难点,合理进行知识点分割与学时分配,对前期准备与设计、线上与线下各环节进行探究,全方位检测学习过程,强调过程性与发展性评价。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教学智慧与创新的师生教学共同体,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科学思维与团队合作能力。以《四环素类抗生素》《
[摘 要] 课程教学团队以东莞理工学院工业工程专业“应用统计学”课程为例,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设计、达成度分析等三方面总结在OBE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在教学目标制定方面,按照OBE逆向思维的方式构建了“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教学目标”的完整路径。在教学设计方面,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探索问题导向式教学,提出了具有课程特色的“问题—方法—工具”教学实施方法。最后,
[摘 要] 根据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地方高校改造升级土木工程专业的思路和行动路线,探讨如何在服务国家战略、对接产业行业、跨界整合资源、以学生为中心四个理念的指引下,探索土木工程专业转型、改造和升级的途径和方式,讨论打造新型工科专业建设平台的要点。从完善模块化课程体系、制订动态专业课程方案、建立课程内容更新机制、优化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等四个方面建立符合新型工科专业要求的课
[摘 要] 针对“网络攻防”课程思政中存在的机械化、碎片化和显性化等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网络攻防”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方式。课程思政设计以军事院校为背景,以教学内容为主体,以学情分析为导向,按照“挖掘—融入—优化—促进—加深—反哺”的教学路径,创设“学思悟行”的“网络攻防”课程教学设计,打造“一人一事”系列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思政元素、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融入课程中,最终达成润
[摘 要] 随着轨道交通装备行业智能升级,创新人才需求明显提高,生产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高校育人目标对接社会人才需求的必要途径。传统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新背景,在媒介、形式、评价等方面欠缺普适性与针对性。为此,基于生产实习教学实际,提出一种虚实交互的混合教学模式,依托新媒体技术,联动多场景虚拟基地、多区域现实基地,提出延续性强、覆盖面广、稳定性高的5G时代实践教学新方案。实践证明,该方案育人
[摘 要] 在“互联网+”背景下,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因采用混合教学模式成为课程教学方式的主流手段之一。近年来受国际态势等因素影响,部分留学生或滞留国外,或留在校园,无疑增加了教学难度。针对目前留学生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以药学院“药物分析实验”课教学为改革试点,提出新型SPOC教学模式,将留学生分为“在校+校外”合作小组,便于生生、师生之间沟通交流,学生之间互帮互助,极大地提高了留学生
[摘 要] “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是草学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是现代高校人才培育和满足与国际接轨需求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虚拟现实教学则是突破传统教学局限性,基于先进数字技术实现教学目标的全新教学手段。“虚拟现实教学+双语教学”的多元教学是“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草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以精心设计的课前、课中及课后教学课件为实例,以“学生为中心”为教学切入点,探讨多元教学模式如何促进“
[摘 要] 针对首次任职课程教学直接服务于岗位的特点,以“船舶电气设备及自动控制装置”课程为例进行“理、实、装”分阶段递进式教学模式改革探索,确立“能力中心”根本导向,以岗位任职能力为核心教学目标,以装备原理与操作运用为基础,以故障排查、综合设计等复杂任务为延伸教学内容,采用任务情境驱动教学方法,突出能力考核,将“理、实、装”三方面教学元素有机统一起来,解决了“首次任职”课程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
[摘 要] 以高校“嵌入式智能计算”课程教学为依托,围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主题,面向嵌入式智能计算领域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的培养需求,结合课程知识点,提炼思政元素和德育功能。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科学合理地设计并融入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同时结合理论课、研讨课、实验课内容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力图将思想政治内容通过润物无声的方式浸润学生,并同步通过教学感悟提升教师自身品德
[摘 要] 课程思政建设无疑是当前军队院校“以战领教”教学模改的有力补充。以课程思政的融入为关注点,探讨了课程思政的融入理念、融入原则、融入方法及融入浓度问题,提出一门课的思想政治设计要有一个主调。课程设计中,思想政治与知识、能力一体化设计,达到逻辑、情感关系的统一才是思想政治建设的长效机制。最后以“机载光电技术与设备”为例,给出了课前、课中、课后思想政治融入的具体案例,力求为军队院校课程思政建设
[摘 要] 为了构建完善的桥梁工程专业多元化协同育人体系,培养新工科背景下兼具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等多种能力的复合型桥梁专业人才,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对“桥梁工程”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基于Kolb体验式学习理论,提出了混合式教学背景下“教师情境导入—学生探索反思—教师反馈概括—学生设计实践”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并进行了教学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
[摘 要] 为探讨立德树人视域下“护理伦理学”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实践与应用效果,在2021级护理学专业本科班级教学中实施教学改革,内容包括整合教学内容、构建课程思政、提升“两性一度”、开展翻转课堂。从专家评价、学生评价两个方面评估课程建设效果。校、院、教研室三级教学督导对课程建设整体评价良好,学生对课程满意度为91.4%。课程思政改革将育才与育德有效融合,有利于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线上线下混合
[摘 要] 当前,受经济环境影响,大学生择业压力越来越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大学作为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要输出地,课程建设至关重要,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作为课程建设的一部分,是高校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以“保险学”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在论述中结合个人多年“保险学”课程教学经验,从混合式教学的角度切入,围绕混合式教学在“保险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从不同角度提
[摘 要]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与近年来研究生规模的扩大,现有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我国对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需要。以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为契机,对目前国内研究生教育现状进行分析,从研究生的课堂设计、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激发、研究生国际交流能力的培养等三个方面对研究生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改革方法与措施,并在相关试点院校实施应用,结合实施效果进行总结,以提高地方高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推动地方工科院校研究生教
[摘 要]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作为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改革方向和要求,坚持党建引领学生社区建设,是高校加强党建的历史必然,是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现实要求,也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有效载体。通过对试点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实践观察,探析组织引领、资源引领、文化引领、技术引领等作用机理,提出构建价值引领—组织下沉—资源整合—文化浸润—技术推动“五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充分激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舞蹈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首先,应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国内外关于舞蹈训练对中小学生学业影响的研究成果,发现目前国内外关于舞蹈训练对学业影响的研究大多是关于舞蹈训练对情绪、身体、性格等方面的研究。其次,应用逻辑分析方法,借助体育锻炼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结果,探究舞蹈训练对学生学业的影响。最后,建议结
[摘 要] 青年教师的人数在大学师资队伍中的比重已超过50%。由于青年教师是在“学校—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工程实践能力不足。首先从人才培养模式、考核与评价机制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平台等三个方面分析了目前应用型大学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阐明了理论教学和工程实践之间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最后针对问题从四个方面给出了提高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路径,以南京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为
[摘 要] 人才培养涉及内容繁多,是一个复杂且庞大的工程,尤其是作为基础工程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民办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为例,构建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理论实践联合驱动,专思、专创、校企、赛教相互融合的“双驱四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8341”多方协同、课程思政贯穿始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以期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大批拥有扎实理论知识、卓越实践能力、良好
[摘 要] 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是地方高校的主流发展趋势。在创新创业时代背景下,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使红色文化借助互联网优势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教育引领作用,具有一定的理论及现实意义。从价值层面、现状分析、实践方向等方面分析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及困境,提出共建共享专属平台、丰富课程建设体系、融入校园文化创建、多维驱动创业指导、拓宽红色视野等五大方面,探索
[摘 要] 大学生创新性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我国建设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的重点方向。本科教学中,以前沿性学科内容为主的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性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现代生物工程进展”是一门由生物技术和发酵工程等内容相融合的综合应用课程。目前,该课程存在授课书本教材内容滞后、学生参与意识不浓、学生课后再学习缺乏引导等问题,不利于学生创新性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将该课程作为实施改革案例,分享在课程建设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