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教育部提出新医科示范性本科专业建设,给医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从教学实践出发,从在线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信息化实验室建设、实验设备和器材的改良、创新创业教育四个方面介绍了医工结合和校企合作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遇到的困点、难点,分别在上述四个方面进行了创新性实践,结合校外企业在实验教学中的软件、硬件的研发投入,共同打造适应未来医学教育发展的新平台。 [关键
[摘 要] 公益类学生社团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公益类学生社团的建设需要适应当代青年和社会公益事业的特点,培养新时代公益事业的建设者。清华大学一直注重公益类社团的创新建设,围绕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探索新时代高校公益类社团的育人机制。通过分析公益类活动内容与发展趋势、总结公益社团繁荣发展的经验规律,
[摘 要] 围绕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问题,探索与实践研究生“随机信号处理”课程研究性教学,提出并实践了基于知识图谱的问题链条设计、基于“课前自学、课中导学、课后拓学”的研究性教学过程设计,以及基于多元化的研究性教学考核评价等策略或方法,并以最小均方自适应算法的研究性教学为例,展示了具体的教学过程和学生课后开放性作业的部分成果,实践结果表明研究性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和应用创新能力的提升。
[摘 要]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在过去几十年的工业化历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工业化成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工业文化。然而,在中美贸易争端愈演愈烈及美国科技封锁不断加码的背景下,我国工业大而不强的问题十分突出。我国亟须增强自身科技实力,以完成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理工科学生是国家科技创新的潜在动力来源。多途径开展针对理工科学生的工业文化教育,让中国特色工业文化在理工科学生身上传承和发展,必
[摘 要] 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技术创新、促进就业创业、培养专能人才的重要手段。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既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又要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在全面发展视角下,以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为理论依据,审视当前职业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提出优化路径:完善教育机制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推动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对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
[摘 要] 高校课程思政话语体系建设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指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深化和创新发展。立足新时代背景和我国高校现状,系统梳理了课程思政话语体系建构的大学生心理特征机制、语言建构的“多尔三重构”机制以及生态协同机制,提出了“破—立”“历史—现状”“中心—外围”“融合化—扁平化”四条课程思政话语体系建构路径,以期为高校课程
[摘 要] 实习基地的建设情况关系着翻译硕士专业教育质量,现阶段大部分翻译硕士授权点的实习基地还处于发展阶段,目前相关研究也较为匮乏。以东北财经大学翻译硕士实习基地的建设情况为例,研究结合财经院校特色且符合财经院校实际情况的MTI实习基地建设模式,探索财经院校MTI实习基地建设路径,并提出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习基地建设模式,从而使学生能够全面地参与实习过程,充分将理论结合实践,旨在为财经院校的翻译硕
[摘 要] 理想信念对于个人成长成才、国家发展进步、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精神价值。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理想信念,多次提及,并作出重要论述。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青年一代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更应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高校承担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担,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时应该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理想信念”的重要论述中汲取经验,让大学生理想
[摘 要] 我国人民历来有热爱劳动的传统美德。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谱系的重要内容,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有机组成。大学生劳动教育是树立劳动观念、培养劳动态度、淬炼劳动能力、锻造劳动品德的重要途径。针对劳动教育观念松懈、日常劳动与专业劳动混淆、学校劳动与企业实践脱节、劳动形式浮于表面等问题,构建以专业劳动为核心、以校企协同为引领、以校内实践平台为抓手、以创新创业为突破点的多元协
[摘 要] 课程思政既是新术语,也是多年以来教育领域一直在探索的传统方法。在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立德树人的背景下,如何把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的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对于军校英语教员来说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话题。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分三个部分进行探讨,前两部分主要是对军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理解以及其开展的必要性进行论述,第三部分则就“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过程中存在的三大误区及解决办法提出建设性意见,为相关
[摘 要]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乎毕业生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也关乎家庭幸福和国家社会稳定。新形势下财经类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出现了新现象,通过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以广西某高校为例,通过对2023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进行调查分析,及时了解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从政府、企业、高校、家庭、毕业生等五个层面提出改进建议,以期能提供新形势下开展就业工作的对策做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
[摘 要] 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须充分发挥家庭的“孵化器”、学校的“发动机”、社会的“助推器”作用。同时,在家长主动参与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指导家庭与社会教育、积极拓展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构建新时代背景下学校、家庭、社会“相互尊重、相互适应、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育人机制,通过心理咨询及讲座、毕业典礼、课后服务、假期托管服务等形式,形成“三教合一”的教育
[摘 要] 近些年来,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人才培养工作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业能力及人才质量已成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团结的需要。聚焦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内涵、现状、影响因素及提升对策四方面的综述与研究,为高校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研究方向和建议,提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对策是国家落实相关政策,学校营造良好学习环境,教师提升教育教学
[摘 要] 职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受教育者的综合职业能力,职业院校应改革传统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基于职业能力本位构建新型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传统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存在以下困境:社会本位色彩厚重,学生中心地位不突出;过分关注外延指标,内涵指标比重偏低。新型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内涵包括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采用科学整体评价方案。新型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应具备以下特征:凸显
[摘 要] 教师企业实践是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从研究教师企业实践政策入手,系统分析了教师企业实践中政策体系不健全、教师实践意愿不强等问题,基于教师成长发展理论创新性提出了构建“政—行—企—校”四方联动产教生态思维,构建基于校企利益诉求的耦合共赢模型等教师企业实践新理念,为教育行政部门和高职院校推进教师企业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摘 要] “一带一路”倡议为壮医学走上国际化道路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为适应壮医学面向东盟地区发展的要求,壮医学对外教育体系需要转变人才培养思路,适应“一带一路”倡议的现实需要。目前,壮医学对外教育要把握“一带一路”发展契机,推动壮医学对外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基于壮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提升壮医学人才职业素养、提高壮医学人才综合素质、扩大壮医学对外教育人才队伍,以及开展国际医学合作与交流层面
[摘 要] 新工业革命势必对高等教育尤其是工程教育产生变革性影响。“新工业革命4.0”背景下,工程人才培养应符合科技创新和智能时代需求,适应未来新工业挑战。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作为工程学科典型代表,探索新工业革命技术创新要素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结合点,更新符合新工业革命要求的教学内容及知识体系,在信息化、智能化和知识碎片化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式方
[摘 要] “双一流”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双一流”大学新生入学教育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难题。在入学教育时间上,由于新生来自不同地区和背景,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制订不同的入学教育时间表。在入学教育主客体上,师生之间存在不同的期望和需求,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此外,在入学教育目的、方法和心理方面,须根据新生的特点和需求制订相应的方案
[摘 要] 课堂教学改革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及课程改革结果的核心环节,也是培养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切入点。选择环境生物类课程体系作为对象,在分析目前课程教学现状的前提下,从课程内容、课堂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资源构建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课程引入视频、案例及实践项目强化教学内容,在理解课程内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实践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丰富教学手段与方法,同时积极利用电子资源,拓宽学生
[摘 要] 结合“海洋管理概论”课程思政建设,阐述了在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将思政元素在课程教学中的有机融入与创新,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海洋精神和强国精神的指引,紧密联系当前形势,将海洋强国、海洋生态文明、陆海统筹、海上丝绸之路、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等国家战略和伟大目标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以润物无声的育人方式,让学生热爱海洋、关注海洋、奉献海洋,树立海洋强国的自信,用青春助力中华民族
[摘 要] “C语言程序设计”是地球物理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由于课程内容较多、实践性较强、部分知识点难度大,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足,教学效果有待改进。在新工科背景下,通过明确课程目标、强调课程思政的引领作用、增强教学互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编程习惯、建设全方位的考核评价机制等思路开展教学改革探索,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扎实理论基础和综合实践能力、刻苦钻研
[摘 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对农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当前,农业院校应立足“农”字专业特色,擦亮“农”字招牌,育好“农”业人才。通过挖掘课程思政“耕读”元素、建设农业特色校园文化、完善第二课堂学分制度、加大社会实践力度、完善创新创业体系等途径,不断提升育人工作成效,引导大学生不断厚植“大国三农”情怀,培养吃苦耐劳
[摘 要] 面临“互联网+”教育的兴起,对高校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秉承并发扬传统线下面授模式的优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广智慧教育,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方法,实现高等教育的转型发展,进一步推进新工科专业领域人才培养与“金课”建设。为创新课程建设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内容,提升课程“含金量”,通过解析混合式教学概念和“金课”建设标准,展开新工科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探索,指出现存的建设误区,为
[摘 要] 围绕水利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基于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课程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专业素养、学生价值观、全球视野等方面建设课程思政体系。通过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建立素材库,采用“双主体”和PBD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行“课前—课中—课后”与“线上线下”融合的反馈机制,建立包含思政的考核评价体系,推动“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内容教学与课程思政
[摘 要] 当前,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型传播媒体,以其直观、时尚、内涵丰富的特征,成为下一个新兴教育工具的趋势十分明显。然而,当前业界关注的教育短视频大多数侧重于娱乐性、科普性,未能考虑高校课堂教学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在高等教育领域,也尚未见系统性应用短视频媒体辅助教学改革的相关成果。北京邮电大学课题组选择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人工智能专业计算机基础课“C/C++程序设计与编程方法”为试点课程,对相关课题
[摘 要] 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三全育人”德育理念的重要途径,“化学工艺学”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课程的思政建设可实现化学品生产技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和“敬业”的高度融合。“化学工艺学”课程思政建设从知识内容的课题化梳理出发,在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深挖高度契合的课程思政内容,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将其融入知识体系,融入开拓进取的科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厚植民族自豪感、社会责
[摘 要] 为推进应用型高校二级学院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水平进一步提升,构建高水平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以深圳技术大学中德智能制造学院筹建过程中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为基础,结合当前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不足,借鉴国外EHS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探讨了实验室安全文化教育培训、实验中心安全管理、安全实验室监督检查、实验中心安全责任和实验室安全档案管理体系五个方面的建设内容。依托EHS实验室管理模式,
[摘 要] “植物分类学实习”课程是“植物分类学”课程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高等院校草业科学、林学和生态学等学科重要的基础课程。顺应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优化和完善相应的实习内容,将数字化和智能化与“植物分类学实习”课程有机融合,从而实现实习内容的丰富与理论知识的拓展。分析了当前“植物分类学实习”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将数字化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利用、人工智能的应用以及多元化考核方式的实施融
[摘 要] 本科生实验课是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以问题为导向的互动式教学法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与探索未知的能力,广泛应用于国内外高校的实践教学。以“植物基因工程”实验课为例,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互动式教学法在本科实验教学中应用途径,通过师生联动优化教学方案与实验细节,学生分组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以及课后反馈保障良性循环等措施,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调动其
[摘 要] “环境微生物学”是环境科学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与人类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为有效发挥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环境微生物学”。以“环境微生物学”理论知识为切入点,建设思政案例库。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学以致用;追求真理,求真务实;胸怀国家,勇于奉献;规范有序,珍爱生命;保护环境,建设美丽家园;强化伦理道德,培养社会责任感。旨在补充“环境微生物学”课程思政的素材,进一步
[摘 要]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开展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工作,有利于学校以点带面,对标争先,促进基层党组织全面提质,以高质量的党建引领高质量事业发展;有利于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凝聚师生。加强大学生样板党支部建设是高校落实组织育人的典型示范,有利于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农林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为例,结合全国样
[摘 要] 同伴教学法是一种互动式课堂教学理念,以高质量的概念测试题为导向,实现课堂上学生的主动思考与同伴间的合作学习,强化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借助雨课堂智慧工具可及时得到学生对测试题的反馈,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调整教学过程,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同时,雨课堂丰富的大数据功能可以帮助教师评估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状态,从而对学生进行分类教学、个性化指导。研究发现,雨课堂智慧工具和同
[摘 要] 专业课程建设的持续改进是工程认证持续改进工作中的核心环节,在此背景下,基于OBE教育理念,深入开展“机械制图”专业基础课程持续改进的研究与实践。通过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的建立,制定了面向“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环节的质量要求和监控措施,为新的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确保评价结果被用于专业持续改进。最终解决课程建设中“教”与“学”的问题,以提高“机械制图”课程建设质量,提升机械
[摘 要]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宗旨,根据教学目标差异,为大学不同专业设立不同模式翻转课堂。其中,为高职口腔专业设立MOOC模式翻转课堂,以更好地掌握免疫学基础性知识为目标;为本科预防医学专业建立合作学习模式翻转课堂,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为目标。期末考试成绩统计分析表明,MOOC模式翻转课堂组的教学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授课组。合作学习模式翻转课堂虽然对促进主动性学习和知识内化有作用,但是学生对无关性认
[摘 要] 非英语专业全英文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中的重要环节。目前,针对地理信息和遥感科学全英文课程的学生反馈调查研究较少。对地理信息研究生的专业课“环境遥感”进行全英文教学模式改革,在2021和2022年课程开始前和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课前调查的结果显示仅有28.21%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全英文遥感类课程,并表达了对全英文授课的担心。提出“二八全英文教学法”,即80%的课程内容全英
[摘 要] 为进一步提升中药制药专业“药用辅料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出了一种以“案例分型”教学为课堂主路径,联合慕课教学为课后辅助路径的教学方法,并考查了应用教学方法后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处方分析能力,以及学生在社会责任感、专业归属感、创新意识、前沿敏感度、学习兴趣,以及课堂气氛调动方面的提升效果。结果证明,该教学法可有效融入“能力本位”原则,融入辅料领域的最新成果,融入中药文化特色,融入思政育人
[摘 要] 随着智慧校园在医学院校教育教学中的不断发展和推广,利用优质在线教育资源提高学习成效和教学质量,已成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必然选择。基于智慧校园的混合式教学对于医学生学习成效有正向促进作用。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师对混合式教学的态度、教学前的准备以及教学模式的应用对医学生的混合式学习成效有积极的影响。开展智慧校园的资源与医学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实践,转变高等医学院校教师的观念与角
[摘 要] 近年来,我国高职毕业生的数量逐渐增加。然而,“重智型”课程的强调以及传统应试教育的压力,导致部分毕业生缺乏自信、独特性和创造性。当今我国急需具备创新精神和高超技术的人才,为此,高等教育不仅应该强调传授基本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多元化教学,让他们拥抱多样化的文化,从而获得充分的自主权和独立能力,进而满足当今社会对具备多样化和复杂性的高级技术人才的期望。深入探讨了我国高职院校美育的
[摘 要] “食品安全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多学科交叉的一门课程,研究内容繁杂。部分地方本科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现行的教学大纲仿照高水平院校的教学大纲,无法满足国家提出的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需要。现有“食品安全学”课程教学存在教学目标与应用转型不符、教学内容选择不合理、教学方法脱离现实学情和考核方式不合理等问题。基于OBE理念,融入课程思政,从确立课程目标入手,优化
[摘 要] 五步循环教学法是高等职业院校解决职业技能培养问题的创新教学方法。五步循环教学法基于“体验—理解—运用”理论和互动教学理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教师主导,通过互动培养学生技能。从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实操课程进行课程改革试点和组织学生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培训试点两个方向进行研究,发现五步循环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加速理论内化运用,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然而,五步循
[摘 要]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教育数字化在不断推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及教育资源的全面变革,为师生创造更加高效、便捷、个性化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探讨“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路径。通过组建课程思政育人团队、提炼课程思政育人目标、优化数字化教育教学手段,构建“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完
[摘 要]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之一。新媒体时代下,教育载体的更新、教育环境的变化给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新媒体平台利用不完善、教育内容不新颖、师生媒介素养有待提高等问题逐渐凸显,严重制约着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成效。高校如何利用新媒体使爱国主义教育“活”起来,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成为时代使命和亟须解决的重要命题。高校须完善校园新媒体网络
[摘 要] 将“四个自信”融入课程思政,是西部法学特色化发展、树立师生正确法律观、提升西部法学课程思政水平的需要。坚持将“四个自信”融入西部法学课程思政建设,主要通过凸显法治的优越性,树立制度自信;通过展示文化的独特性,树立文化自信;通过阐释理论的先进性,培育理论自信;通过分析道路的正确性,引领道路自信。将“四个自信”融入西部法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措施,包括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教育资源,打造素材供应机
[摘 要]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核心要义。组织育人是高校十大育人体系的重要部分。国旗护卫队有着独特的组织优势和建设模式,是发挥组织育人作用的优势平台,对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载体作用。高校要积极挖掘国旗护卫队的思政元素和价值内涵,充分发挥国旗护卫队组织育人效应,从加强顶层设计、打造品牌活动、依托网络载体、融入社会实践等方面推动爱
[摘 要] 国际错综复杂形势背景下,西方多元文化价值观与多样性思想文化给处于“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这一关键阶段的大学生带来严重冲击,导致他们在理想认知、信念实践等方面产生困惑。高校应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在立德树人方面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当前,在推进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应注重用“缺失性需要”增加学生的黏性,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用“成长性需要”促进学生发展,着力培养肩负中华民族
[摘 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纳入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目前职业院校建筑类专业在课程思政的工匠精神教育中还存在案例陈旧、难以引起学生共鸣等问题。职业院校的实训课程占专业课学时的50%以上,在实训课程中选择适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相较于课程教学更能起到润物无声和潜移默化的效果。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的“房屋查验与室内环境检测综合实训”课程从引导学生参与梳理和总结当代工匠成功路径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