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无人机的视觉智能、智能协同、规划设计是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视觉识别技术等的成功应用,目前无人机实验因涉及飞行器空域限制、实验安全、人员管理等问题,无法开设实体实验课程,特别是集群编队实验代价巨大。传统教学中,这部分内容以理论讲解为主,效率低、体验差,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运用虚拟仿真手段,引导学生参与无人机集群表演设计全过程,通过编队设计、路径优化、灯光规划等过程,帮助学生体验人
[摘 要] 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需要有效融合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培养既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实践中,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的问题亟待解决。学界从各方面提出解决措施,但还缺少中观层面的、对不同专业和课程具有一定普适性的有效实践模式。“全案例教学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拓展了课堂教学主阵地,以案例教学、案例开发、案例比赛三个环节形成闭合回路,激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和主体意识,推动学生
[摘 要] 为全面提高高校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并提供重要的示范和引导,教育部于2010年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先后近200所高校入围卓越计划高校名单。在众多入围高校中,卓越工程师系列讲座是准毕业生培养计划中的主要内容。然而,学生预期讲座内容与讲座专家实际内容输出之间的差异严重影响了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效果。创新性地提出了卓越工程师导论系列讲座新模式,基于问卷调查的方式实现闭环动态
[摘 要] 为推进跨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开放共享,以自主开发设计的“末端配送—揽收一体化虚拟仿真实验”的跨校教学实践为例,基于课前学情调查与课后教学效果评价两个问卷调查,从教学内容设计、跨校教学认可度两个维度对“末端配送—揽收一体化虚拟仿真实验”的跨校教学效果展开讨论。基于讨论结果,进一步从“两性一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内容设计、“跨区协同”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开放体系方面提出跨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建
[摘 要] 当今各类高校在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具有创新性的复合人才是重要发展方向,跨学科课程体系的建设是培养多学科专业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跨学科课程的开设如何实现工文学科的真正交叉和融合,仍是探索培养跨领域复合型人才的重要课题。通过对讲授跨学科课程的内容结构进行持续的优化探索,并利用F检验和t检验的统计方法研究工、文两类学生满意度的样本差异性来源,准确计算出工、文交叉学科课程的最优化结构比例,并揭示跨
[摘 要] 为了解当下黑龙江省医学生性保护及生殖保健方面的现状,掌握医学生对性保护和性保健知识的掌握状态。通过查阅文献、面对面访谈等方式,提炼关键因素、编制调查问卷,以哈尔滨医科大学1 800名在校医学生为对象,对目前医学生性保护及生殖保健方面的现状进行调查,共回收1 765份问卷,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黑龙江省医学生性行为相对保守,性保健及性行为保护方面的知识仍欠缺,高校应加强医学生性健康及性心理方
[摘 要] 高校引进优质国际课程顺应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需求。然而,不少引进工作缺少本土意识,导致优质国际教学资源进来后“水土不服”,反而阻碍了教育质量的提升。云南大学在“保护生物学”全英文课程引进实践中,合理选择本土化教学内容、案例,以师资和教学方法本土化助推,让学生快速建立亲切感、认同感,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总结了“保护生物学”课程引进与本土化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有助于提高
[摘 要]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和模式愈加受到重视。校企合作背景下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大势所趋,“双导师制”作为一种有效的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模式,目前在国内的实施时间尚不长,培养过程中仍有诸多可改进的地方。通过调研贵州省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和基地,探讨了“双导师制”在校内外导师遴选、课程体系、培养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安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优化方案,以便更好
[摘 要] 教育管理者在不同因素条件下如何根据具体情况提升基层中小学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如何在落实工作过程中有针对性、有步骤性和有计划性地对教职人员进行能力培养意义重大。根据美国管理学家奥尔德弗的ERG理论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采用Smart-PLS 3.339,对生存需求、相互关系需求和成长发展需求这三项主要因素进行构念设计,并对其进行了量化性论述。在统计结果报告中,二级变量因素,如稳定居住
[摘 要] 通过分析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现状及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高校可以结合PDCA循环,从党建引领思政育人、发挥党员先锋作用,优化专业培养方案、提升思政育人效果,以及强化课程思政实践、锤炼师生思想品格等方面,研究建立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方法,并通过计划、实施、评价等过程及时发现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加以处理和改进,提高下一个PDCA循环的效果。通过PDCA持续循环,实现人
[摘 要] 军队院校依托学科特色,围绕教学这一核心职能不断体系化发展,但对军队特殊需求把握不足,专业课程教学与部队现实情况和实际需求渐行渐远。服务部队有效促进了院校与部队之间的交流联系,如何依托服务部队战略,深化军队院校“军事建筑设计”课程实战化内涵,加强院校课程与部队战训需求联系,提升教学实战化水平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采用定性研究方法,提出将部队人员与军事设施纳入课程实战化建设条件之中,扩充教学
[摘 要] 针对传统大学教育中以理论学习为主,学生的能力培养虽然日益受到重视,但是依然存在实施手段单一、成效不明显的问题,为进一步激发新时代地质类专业大学生的专业和科研兴趣,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以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为对象,通过课堂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建设、开放性实验、科研助理等多渠道进行了综合探索,以期建立一套行之有效、覆盖面广且有人才培养层次的培养模式。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方面的改革和科研助理的培养方式
[摘 要]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变得越来越重要。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特征表现为技术应用、改变教学方式和创新研究成果、完善教学内容和扩展实践机会、跨学科融合和产业合作。工商管理专业数字化转型的教学内容改革包括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引入数字化管理知识和强调创新创业元素;教学方法改革包括丰富教学资源和完善教学设计、优化学习环境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实践导向教学和创新评估方
[摘 要] 在智能科学及相关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高等院校相关教学体系建设面临相对滞后的问题。针对教学实践同科技前沿发展割裂的主要困境,面向高层次人才复合培养需求,深入挖掘智能科学与技术教学特点,剖析科研前沿同教学的关系,论述了科研同教学协同发展的关系;结合调查研究同智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方向,总结了目前高等院校教学、科研体系存在的主要挑战。根据上述研究成果,在智能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
[摘 要] 伴随我国民用航空产业的快速发展,针对当前航空器适航领域对系统工程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从行业出发,分析“系统工程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目标,明确当前课程存在的问题,开展改革探索与实践,增加思政元素,面向新技术发展调整教学内容,结合国产大飞机适航形成多点案例教学,优化混合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形成系统化思维,掌握相关的理论与方法,实现与大飞机研制的深度融合,紧跟技术前沿发展,拓宽学术视野。最后
[摘 要] 动物生物学具有悠久的教学历史,是一门针对动物结构、功能、形态、生态、生理、分类、进化等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研究性学科,是本科生和生物学研究生了解动物的重要途径,其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程的进一步学习。因此,课程组基于能力培养的动物生物学课堂教学、实验实践等方面做深入分析和探讨,进行线上线下教学改革探索,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锻炼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可迁移能力
[摘 要] 高校肩负着“聚人才、育人才、出人才”的重要职责与重大使命,课程思政无疑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途径。“遗传学”作为水产养殖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是践行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的有效载体。为实现将理论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的教学目标,秉承“遗传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重的教育理念,认真梳理课程章节知识脉络,结合农学专业的特点与优势,以思政案
[摘 要] “解剖学”是大一医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学好“解剖学”能够为其他医学学科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然而,当下医学院校学生数量逐年增多、遗体捐献标本长期不足,导致医学生解剖实践操作机会减少,理论难以联系实践,影响教学质量。针对这些情况,提出建设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现代解剖学实验室替代真实尸体解剖,开展形态学教学资源的整合共建共享优质资源,虚实结合、碎片化慕课使用进行慕课背景下的“人体解剖学”课程
[摘 要] 从初步形成阶段、快速扩张阶段、深度融合阶段分析了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的发展,总结了“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课程教学存在的教学内容与实际业务脱节、教学方法单一和缺乏实践环节、教师团队的专业能力和教学经验不足、缺乏与行业的紧密联系和互动等现实问题,并从明确课程的定位与目标、明确课程的结构与内容、确定课程资源建设的思路、更新课程的教学资源内容、确定课程实施的路径、建立课程评价体系、引进行业经
[摘 要] 从“六个必须坚持”的视角探讨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问题与实践路径。首先,分析了“六个必须坚持”的内涵以及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中的应用。其次,通过现状分析和问卷调查,揭示了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面临的挑战与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基于“六个必须坚持”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实施策略与建议,包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拓展校企合作与
[摘 要] 在线上教学广泛普及的背景下,剖析了传统线上教学方法面临“师生互动模式单一、授课内容缺乏深度、学生自主参与不强”的深层次挑战,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线上打擂式教学方法,探究了线上打擂式教学方法的内涵及典型组织实施模式。通过线上打擂这种紧密高质量的师生和生生间互动模式,有力激发学习者的“擂台争雄”意识,提高其自主参与热情和学习动力,培养学习者的深度思考和研究探索能力。最后,介绍了作者开展“信号
[摘 要] 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材料专业“生态环境材料”课程亟待开展教学改革与实践更新。教学团队融入“OBE理念”和课程思政要求,优化重构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尝试突破既往僵化、固化的课程评价标准及体系,以学生为本,以最大限度激发和发掘学生潜力,助力其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最终教学目标,取得了显著成效。教学改革与实践对“生态环境材料”课程的提质增效及材料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较大
[摘 要]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从和谐发展观、循环经济理念和水资源保护意识三个层次入手,在“大学化学”课程中融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可以在学生脑海中建立起“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思想。对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人类的发展进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摘 要] 针对工科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课程教学和科研实践脱节、教学内容和方法与科研能力存在差距,以及科研实践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以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为例,开展基于科教融合的工科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包括课程改革和项目驱动科研实践,其中课程改革包括总结案例分析、融入科研方法和技能课程教学以及课程考核方式;项目驱动科研实践包括科研兴趣和技能培养、研究生和导师科研项目协作以及科研学
[摘 要] 混合教学是促进高等教育变革的趋势之一,其融合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从MOOC(节选)与SPOC自建课程的融合方式,使用学习通平台探索对分课堂混合教学的模式改革,全课程过程性评价等三个方面入手,开展“科技英语”课程混合教学新模式的探索。在实践研究过程中优化“科技英语”混合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校本化;线上与线下教学活动有效衔接,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让课堂动起来;落实课程思政教育
[摘 要]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为实现课程思政和专业教育协同育人目的,提出了一种材料专业课程改革新模式,即党建引领下的课程思政和团队授课教学模式;通过“课前设计—课堂教学—课后反思”过程形成“三步走”的闭环机制,完整呈现了一种内容丰富的教学模式,并以“结晶学”课程为例进行了具体实践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实现“德”育与“才”育的协同育人、落实“三全育人”及立德树人目
[摘 要] 校内实践教学是职业院校交通运输物流类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行业现代化、智慧化的发展,课内实践教学实施不充分、停课实训内容设计不合理的问题凸显。以“适应现代化、智慧化的交通运输和物流服务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分析了行业发展的趋势,结合高职院校运输物流类专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数字化标准设计实践教学内容,构建适宜的实践教学条件标准,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和教师能力提升的校内实践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设计专业教学需要不断朝着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深度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以“设计程序与方法”课程为例,充分利用学校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搭建基于“云班课”为载体的移动智慧教学平台,构建了“主平台、双时空、三阶段、四模块‘五位一体’人才培养目标”的混合教学创新模式。通过教学改革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成效突出,效果显著,为其他专业课程改革提供
[摘 要] 面向“工程摩擦学概论”本科生课程,结合课程内容和体系设置,深入挖掘摩擦学专业课程中的育人基因和思政元素。使学生了解舰船动力装置典型摩擦副显著研究成果和技术短板的同时,树立家国情怀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感;熟悉不同因素作用下摩擦副界面摩擦学问题的同时,培养精雕细琢和精工细作的工匠精神;学习典型摩擦学数值求解方法的同时,形成多元融合和团队协作的意识;掌握典型摩擦学工程案例计算能力的同时,端正规范
[摘 要] 思政教育是课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建设并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实现智育与德育的交互发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半导体物理学”在教学过程中多维度融入思政元素,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科学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与手段,把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培养学生自主探
[摘 要] “管理学”是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目前在课程思政建设中面临着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深化和创新的需求。从如何结合课程培养目标及课程特点挖掘思政元素、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课程教学两个方面深入探讨课程思政建设。首先分析了“管理学”课程的思政特点,在此基础上从内容层次、专业内容、表现形态三方面对思政元素进行挖掘,最后探讨如何以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将思政内容自然融入专业教学过程。
[摘 要] 以培养高素质的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人才为目标,针对空间信息综合实践教学,结合空间信息科学专业知识面广、系统性强、与工程结合紧密和新技术发展迅速等特点,设计了层次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构筑了由综合设计实验层和创新实验层构成的双层实验实践教学体系。采用软件仿真与阶段实物实践相融合的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能力,并能够运用辩证思维,分析科学问题和工程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
[摘 要]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和数字化教学有机结合,不仅继承了传统教学的优点,还将互联网、移动终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有机地整合到课程中。针对“有机合成”课程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构建丰富的线上学习资源、合理地优化线下线上教学内容,在“有机合成”课程教学中实施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从而充分激发学生在“有机合成”课程学习中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机合成”课程线上线下
[摘 要] 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童时期常见病、多发病,传统讲授式(lecture-based learning, LBL)教学法联合问题导向性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教学法已成为新的教学趋势。为提高儿科学呼吸系统疾病的教学质量,通过分析LBL教学法和PBL教学法的优点、缺点,并根据“儿科学”课程特点,提出在课程的《支气管哮喘》章节开展LBL联合PBL教学的具体方法
[摘 要] 新工科建设的提出,为高校的教育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现代控制理论”是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完善课程的思政建设变得尤为重要。新工科背景下,对“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与实践。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课程思政的建设,包括领域典型伟大人物的介绍、建设典型思政案例库、创建专题教学讨论区和周期性进行热门科
[摘 要]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日渐式微,面临文化传播和传承的问题。在进行网络时代背景下产品设计工作的过程中,为进一步提高包装设计的特色,也需要综合考虑所在地区独特的地方文化以及产品本身的特征和性能。当前的包装形式和风格缺乏个性,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现象,通过融入地方特色文化,更有利于符合商业要求。主要围绕地方特色文化与包装设计融合的具体路径,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摘 要] “植物生产理论与技术”是农林高校农艺与种业方向专业型研究生的必修课程,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面对新农科建设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对“植物生产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体系进行分析,提出了以思政和专业协同育人为根基,以课程思政案例、专业案例和考核方式改革为支撑,全面带动教学模式的革新。构建以弘扬兵团精神、科学家精神为载体,以培养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创建教与学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
[摘 要] 教育是一国发展的重中之重,高校的发展更是代表了一国的教育质量与教育水平。近年来,人工智能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医疗、教育、军事等各个领域,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相对于学术型本科院校教育,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和推动我国教育大众化进程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与广泛应用,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行业工作者应当抓住机遇,变革传统教育观念
[摘 要] 在新时代新课改背景下,对高校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对“大学物理”课程来说,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已经不再符合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必须通过创新改革实现“以学为中心”的转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我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紧紧围绕“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大学物理”课程中的牛顿运动定律为例,从教学设计的学习目标、学习活动和学习测评3个关
[摘 要] 落实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需要解决“桥”和“船”的问题,有效技术方法的运用直接关系到人文关怀的效果。“思想咨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落实人文关怀理念过程中所探究的一种方法,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教育对象的思想问题、思想困惑、思想症结进行化解、消解、开解。“思想咨商”通过关怀教育对象的思想困惑、情感症结、意志消退、信念缺失等思想问题,能够从内容层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针对性;同时,解决思想问题
[摘 要] 新工科背景下,社会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当前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培养实践层面的成效和人才质量不尽如人意,高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亟须改革调整。充分利用实践教学环境和科技创新活动深化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建立实践能力与理论理解双达标的培养体系,是促进土地资源管理研究生培养模式深化改革的基础,也是实现应用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的当务之急。在明确土地资源管理应用型硕士
[摘 要] 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质量关乎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发挥,关乎立德树人目标的落实。当前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存在“继续”教育重视不足、“继续”教育规划无统筹、“继续”教育方式有局限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可以以思想引领为基础,丰富教育内容,挖掘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深度,以活动打造为重点,创新教育载体形式,拓宽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广度,以制度考评为导向,完善教育保障,提升学生党员“
[摘 要] 伴随素质教育深入践行,思政教育在育人体系中的地位得到明显提升,尤其是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办学育人都应以立德树人为基准,这是新时代的根本任务也是主要职责。就思政教育融入高职语文教学的有效路径展开了探析,首先阐述了思政教育和高职语文教学融合的可能性及作用,其次说明了高职语文思政教育的实施原则,然后指出了当下高职语文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
[摘 要] 深入探讨了红色文化资源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融合的重要性与策略。通过对红色文化资源在提升思政课实践性和吸引力方面作用的分析,揭示了在当前融合过程中遇到的主要挑战,包括对红色文化关注度不足、教学方法单一和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为应对这些挑战,提出了几项策略:开发专业的红色文化资源课程、创新教学模式以及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旨在增强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
[摘 要] 课程思政融入“微积分”课程教学,既能加深学生对微积分知识的理解,又能增强学生的思想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如何深入挖掘“微积分”课程的思政元素是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的首要内容。从数学史与数学文化、我国古代的数学成就、中华诗词与数学之美、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以及生活情境等方面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并结合课程的思政目标对微积分的重要知识点进行了深入剖析,积累并整理了思政素材,初步形成了高职“微积分
[摘 要] 胡杨精神的内涵——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是几代扎根边疆的奋斗者精神的浓缩。油气智能开采技术的学生毕业后需要具备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胜任岗位的工作,所以在德育工作中融入胡杨精神,有利于学生的终身职业发展。调研显示,学生对胡杨精神的了解还停留在比较表面的认识,可通过班团会、演讲比赛、自媒体宣传和“胡杨节”系列活动等途径,加强学生对胡杨精神的学习,达到育人的效果。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