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构建高水平教师队伍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基础、推进教育强国和科技强国建设的前提和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对高校教师的专业知识更新能力、跨学科融合能力、数字化教学能力、创新实践及成果转化能力、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能力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然而,我国高校教师普遍存在诸多能力上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通过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搭建优质的跨界合作平台、深入推进国
摘 要:高等教育与新质生产力是一个相互作用和促进的关系,高等教育在通过培养人才、推动科技创新等方式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新质生产力也为高等教育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厘清新质生产力与高等教育的互动演进历史逻辑,梳理新质生产力赋能高等教育的理论逻辑,探讨新质生产力赋能高等教育的实践路径,是当前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高等教育;赋能;逻辑;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摘 要:为对比分析中欧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差异,选取中国和欧洲共四所高校进行对比,从实验室建设、师资团队、培养方案、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存在的差异性进行研究,分析中欧高校在实验教学领域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并结合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办学特点,借鉴欧洲高校比较先进的实验教学理念与实践,提出未来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实验教学;土木工程
摘 要:该文以北航卫星测运指控理论及实践课程为引,旨在探讨纵横网络协同赋能的新时代航天类课程特色教研体系的构建方法。纵横网络包括网络纵线和网络横线,其中纵线覆盖高中至研究生阶段的知识技能发展,横线则强调产学研创的深度融合。该文首先定义纵横网络的重要性,并阐述其在航天教研中的应用。然后,详细描述纵横网络协同赋能航天教研的机制与策略,以及作为协同赋能载体的卫星指控大厅的组成、功能和运作模式。特别强调
摘 要:当前,世界各国均将增材制造技术列为先进制造的国家战略进行重点支持。随着增材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前沿与理论教学的差距越来越明显。针对这一现状,在大学课程增材制造技术教学中引入课程思政元素,围绕“四个面向”中与增材制造相关的方向,对学生进行典型案例讲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进一步体现增材制造的实践特色,更新增材制造前沿方向教学内容和方法,建立课堂—实践—实习—科创“四维度
摘 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浪潮中,现代光学和光电子技术与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交叉紧密,推动建立我国目前迅速发展的现代光学和光电子产业,并颠覆性地持续催生生产新动能。数智化时代教育培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新质人才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光电专业导论、应用光学、工程管理与环境这三门分别开设于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为例,探索数智时代背景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
摘 要:选择或建构合宜的教学设计范式是生成高质量课程教学的决定性要素。教学背景与课程特性等诸多因素,决定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公民素质通论的教学设计必然选择“公共生活范式”,即以大学生现实的公共生活为教学背景,以“知识萃取—价值领航—能力提升—人格塑造”为具体教学目标,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为授课模式,以“‘网络-学校-社区’协同育人”为教学机制,综合运用“‘四法’+‘BOPPPS’”教学方法,全面分析、
摘 要:为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光电子技术课程在新工科背景下,紧密对接地方产业链、创新链。聚焦课程建设主战场,创建“双融合”课程思政内涵建设范式,聚焦课堂教学主渠道,构建“三混合”课程思政教学模式,采用多种形式开展课程思政,促进课程思政教学形式多样化。 关键词:新工科;光电子技术;课程思政;内涵
摘 要:数字信号处理是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生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传统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往往注重大量的数学公式推导证明,而忽视了公式和定理背后的物理意义,导致学生总是对知识吃不透、嚼不烂,教学过程难以实现闭环。课程本身所蕴含的知识以外的育人元素也未得到充分地挖掘和利用。为探索新时代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建设方法,该文从课程思政的视域出发,结合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
摘 要:种子生物学作为农业与生物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覆盖内容十分广泛,课程目标主要服务于种子学科研究生教育、种子加工及种子检验等相关人才的培育。因此,其课程质量对于地方人才培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信息交换速率得到大幅提升,科学研究速度相应加快,原有的课程教学模式和内容已难以满足当下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和学生对国际前沿热点知识的渴求。这里,该文通过量身定制地方特色课程内容、
摘 要:海洋类“总师型”人才培养对于助力海洋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立足于海洋类专业“总师型”人才培养,基于西北工业大学“总师型”人才培养的积累,结合海洋类专业人才培养和校企协同育人实际情况,提出以学校培养为主、企业协同培养为辅的“内生外聚”协同培养模式。具体实践路径包括从“红蓝价值引领,践行总师育人初心”“本硕衔接培养,贯通总师知识体系”“科研育人提质,注入总师创新基因”“汇聚行业资源,厚植总师
摘 要:设计能力是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重要组成要素,也已经成为检验工程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工程教育认证则要求为达成设计能力培养目标提供全面而具体的支撑。尽管不同的工科专业针对的设计对象不同,但教学过程存在共性问题。该文探讨如何深化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设计能力培养改革,构建新的培养模式,并从教学规范性、大工程格局、设计与工程的衔接、责任意识和从个体装备到系统的设计五个方面开展综合性实践;进而,结合
摘 要:大力发展智能建造是实现土木工程行业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必由之路,如何培养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智能建造专业人才不仅是高校普遍面临的专业建设问题,而且是实现智能建造专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难题。该文在梳理338份涵盖高校教学科研工作者、学生和土木工程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员的调查问卷结果基础上,对如何建设具有行业特色的智能建造专业建设方案问题进行初步探索,以期为高质量智能建造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支撑。
摘 要:该文面向研究生群体的教学改革需求,旨在提出在人工智能时代下机器人课程的教学模式。针对现有机器人课程有限教学时间内硬件和软件知识模块分离、实际场景线条不够突出、人工智能技术导入不充分的现状,该文通过构建实际场景知识主线、增加智能感知的前沿技术知识模块、设置高匹配度的实践环节,加深学生对机器人整体系统及其智能化发展方向和路径的理解。通过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以更好地满足学生
摘 要:构建优秀的导学团队是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尽管已有研究强调了导学团队的价值,但在有效团队建设的具体路径上仍存在不足。该研究以某高校导学团队为例,探讨在社会建构主义框架下构建研究生导学团队的有效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导学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知识内化和科研实践显著促进了团队成员的协作与成长,最终实现知识的再创造与应用。该研究突出社会互动在知识构建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强调结构合理的导学团
摘 要:高校在承担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肩负着立德树人的使命。结合交通运输专业课程思政相关要求,构建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细化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为课程评价提供参考,全面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水平。基于层次分析法,从授课目标、授课内容、授课过程以及授课成效四个层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层次递阶结构模型,利用判断矩阵计算得出各评价指标权重。该方法为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课程思
摘 要: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项目正成为高校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然而受限于专业指导老师的不足以及项目的不确定和复杂性,对该类实践项目的指导效果欠佳。该文旨在基于教练技术GROW提问法,探索具有较强普适性的指导方法,形成具体的问题列表和提问方法,以期为高校创新创业实践项目指导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创新创业;实践项目指导;教练技术;提问法;创新性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0 文
摘 要: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是我国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对学生掌握国家标准规范和结构设计方法理论,培养土木工程勘察、设计和研究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教育信息时代背景下对土木工程专业科技人才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有更高的要求。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教学团队根据持续迭代的教学实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开展分析,开展基于BIM技术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并以“T形梁正截面受
摘 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而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创新可以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方式,能更好地适应大学生的需求。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工具,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也面临一些现实挑战。人工智能技术的成本较高,对硬件、数据和专业人才等有较高的要求。人工智能技术背
摘 要:新商科背景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亟待加快数智化转型,而数智化转型的核心在于数智化课程的开发及建设。该文基于新商科背景,在“行业人才需求—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的产出导向基本逻辑指引下,围绕本科生贸易业务能力和数智技术融合能力的提升,考虑国际贸易本位知识与数智技术的融合,构建“贸易-数智科技”融合式、“通识-融合-应用”三层递进式、“校内-校外”圈层式相结合的数智化课程体系。 关键词:数智
摘 要:OBE“三位一体”理念为新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科学构建提供思路上的遵循。针对飞行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在“岗位需求+内生期望”的驱动下,按照“需求-目标-发展-课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反向设计思路,提出基于OBE理念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步骤,在飞行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进行运用实践,可促进提高飞行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科学性、逻辑性与关联性。 关键词:OBE理念;飞行器工
摘 要:机器学习技术与应用是在新工科背景下,针对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自动化专业学生,着眼于使其掌握机器学习技术且能进行感知、预测、规划以及决策等数据分析功能而开设的专业课。针对知识传授与滋养精神需兼顾、机器学习数理基础要求高和因材施教等课程建设问题,融课程思政元素于教学全过程,提炼基础、实用和前沿的理论教学内容以及基于百度平台设置经典、半设计和创新设计的实践教学内容,探索分层、分级、分组的尊重个性的
摘 要: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是高校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有力手段之一。该文以2023年参与第十八届“兴晋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成就动机、社交动机和被动参与等构面对其参与动机产生的影响,进而解释大学生学科竞赛参与动机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学习动机、社交动机、被动参与均对参与态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
摘 要:应用型高校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产教融合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渠道。针对当前存在的实际问题,应用型高校深入推进产教融合,需要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驱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起点创新;构建长效机制,支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标准建设;完善课程体系,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质量发展;改革实践教学,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效率育人;夯实师资队伍,保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水平实施。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
摘 要:该研究通过对会计师、教师和学生对会计毕业生能力期望的调查,探讨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和考核方式的优化,以改革会计教学促进西藏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该文发现不同利益相关者对会计毕业生能力预期存在差异,对有效教学方法的认知也存在差异,据此针对教学内容与考核方式提出相应改进建议。该研究为西藏会计教育的改革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能力预期;教学方法;课程思政;考核
摘 要:该研究聚焦于新文科背景下英语辩论课程对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作用,探讨如何构建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英语辩论教学模式。研究强调“问题导向”路径,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研究表明“问题-思辨-探究”的思辨课程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思辨能力,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 关键词:英语辩论;大学生思辨能力;跨学科融合;新文科;批判性思
摘 要:应用型本科高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评价是有效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该文基于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任务要求,通过纵向分类实施和横向互动融合,构建“学生评价、督导评价、同行评价、教师自评、企业评价和工程实践指导情况评价”的多主体参与和不同课程类型分类评价的应用型高校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旨在全面、客观地反映应用型高校教师教学质量。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对应用型高校
摘 要:随着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的快速发展,专业课程的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然趋势,该文总结ICT类专业课程成功的数字化教学实践经验,通过数字化改革,促进教师、教材和教法数字化转型,创新ICT人才培养模式。数字化教材开发不仅需要研究数字化教材的架构和内容,同时依托XR等新技术建立3D模型教学库,形成立体的数字化教材。基于国家级虚拟仿真基地的新硬件平台和数据底座,引入3D LED大屏、XR头盔和桌面一体机
摘 要:在新农科本科专业课程畜牧生产学教学中探索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始终相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将思想政治、知识学习和技能创新三个方面有机融合来重塑教学目标,进而围绕教学目标重新组织和分解教学内容,通过师生平等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资源共享、课堂分享、案例分析讨论。点评总结和课后作业,还导入学生自我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进实践创新,获得较理想的学习和教学效果。通过教学反思和总结,确立
摘 要:为探讨基于虚拟仿真平台的KSR-CDIO模式应用于内科护理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效果,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2级高职护理5、8班共13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67)和对照组(n=65)。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用虚拟仿真平台下的KSR-CDIO模式进行教学。对比两组教学效果。观察组理论考核成绩、实训考核成绩、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各维度、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显著
摘 要:应用写作课程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性,这就意味着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凸显应用导向以彰显课程性质。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各种智慧教学平台和工具已经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学生已经适应基于线上平台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适应当代学生的学习习惯,积极探索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此来强化对学生学习的引领。该文全面分析和探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概念及特
摘 要:该文基于FD-QM标准建设农产品市场营销混合式在线课程,阐述FD-QM标准的内涵、原则及农产品市场营销课程现状,从课程目标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和考核评估设计等方面进行课程建设。通过案例分析提出目标明确可量化、教学活动丰富多样、考核评估全面科学等措施。研究结论表明该课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果,为培养专业人才提供有效途径。 关键词:FD-QM标准;农产品市场营销;混合式在线课程;课程建设;教育模式
摘 要:针对数据分析与挖掘课程的特点,融合OBE理念进行案例教学是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该文探讨在该课程中如何融合OBE理念进行案例教学。首先,指出课程案例设计不仅要构建体系化的知识,还要注重综合性强、重实践、成效性高等原则。其次,根据课程内容模块的关系,提出“单元案例库+全息式案例库”相结合的案例库设计思路。此外,梳理案例教学实施的流程和方法。最后,探讨基于OBE理念的案例教学的过程化
摘 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新时代人才强国建设的战略重点。传统的教育模式受限于技术手段,无法大规模地根据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学习目标及知识结构进行因材施教。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前沿学科,也是医药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该研究基于“生物化学”湖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面向医学专业学生,进行生物化学课程“数智”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通过人工智能(AI+)技术的应用,实现教学资源整合数字化、智慧教
摘 要:经济学作为全国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系统学习经济理论体系的基础,也是深入理解和掌握经济学科知识的关键起点。随着复合型人才需求和教育交流国际化的发展,对双语教学的需求日益增加。针对这种需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微观经济学课程为试点开设双语教学课程。该文通过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生开展经济学双语教学展开调查研究,分析与评价双语教学的效果,并以微观经济学课程为例,探讨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因素,并
摘 要:新文科背景下,提高和激发学习者高阶思维的养成已成为高等教育关注的焦点。当前公共管理硕士课堂教学普遍存在重知识传授轻思维技能塑造、课堂被动沉默缺互动、评估单一缺能力测评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该文以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核心课程公共管理学为例,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评价反馈机制的改革实践及动态调整,构建旨在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和核心素养的教学新模式。教学实践表明,该新模式教学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
摘 要:随着新一代产业革命和社会科技的迫切需要,国内外对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立足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审视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从课程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三方面,结合专业实际办学条件与学生实际需求,开展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探索,为培养电子信息领域高质量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新工科;教育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科教协同 中图分
摘 要:细胞工程是高校生物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课程主要包括动细胞融合、克隆、胚胎工程等先进的科学技术,其应用涉及制药、农业、医学和环境等多个方面。同时该课程涵盖丰富的生物伦理、职业道德、民族自信、法治意识和公民品格等思政问题,承载学生对社会责任、职业素养、家国情怀等德育的培养。因此,在新形势高校思政教育理念下,我们围绕“三全育人”的政治任务的核心点,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人的政治理念,推进其
摘 要: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课程改革成为新型人才培养、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此背景下师生角色重构的要求应运而生,数字技术为师生角色重构提供强大的支撑和新的机遇。因此,该文在讨论课程改革、数字技术对师生角色重构的影响的基础上,设计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字技术赋能师生角色重构的“基于在线教学平台的自主学习与引导模式”“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支持的情境体验模式”“智能教学系统辅助的个性化学习模式”三大
摘 要:“双碳”目标对于煤炭行业既是挑战亦是机遇,以“双碳”目标为契机,需培养一批助力行业转型升级的高层次人才助力“双碳”目标的达成。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科作为煤炭行业人才培养的引领者,有责任与义务率先探索“双碳”目标达成过程中矿业工程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为行业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样板与参考。该文结合现有的矿业工程学科人才培养现状,提出“四协同育人”培养体系,构建面向“双碳”战略的矿业工程学
摘 要:“产学研用”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校落实“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重要职能的具体举措,结合目前国内外生物技术专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分别从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多元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考核评价机制方面提出改革思路,为探索高等学校在“产学研用”背景下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思路。 关键词:“产学研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生物技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C961
摘 要:随着新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农林院校要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切实发挥农业院校特色优势,聚焦强农兴农任务,加快建设高水平涉农本科教育,全面提高涉农人才培养能力。坚持科学发展,加快推进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不断提升高等农林院校的办学育人水平以及服务“三农”和区域发展能力。在新农科背景下,该文重点阐述卓越农林人才的主要特征,并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介绍其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
摘 要:自古以来,中国各民族以宝贵的奋斗精神和伟大的进取精神共同参与到缔造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中。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视域下,提升教材质量,丰富教学手段,拓展教学视野,构建校园主课堂、田野大课堂、网络新课堂“三元融合”教育模式,深化高校中国民族史课程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增进大学生“五个认同”与“四个自信”,提升教学系统性、科学性与时效性。 关键词:中国民族史
摘 要: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而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为了应对当前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河海大学积极搭建土木交通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构建土木交通类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联动教学资源库,创建土木交通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保障体制机制,创设四方共促的土木交通类专业一体化数字管理保障机制,从而为现代化强国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土木人才,为落实高
摘 要:该文探讨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的挑战与实践路径。首先,分析当前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重视度不够、体系不健全、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构建科学合理的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的对策,并设计基于智慧E-learning模式的资源共享平台及大数据驱动的质量评价机制。这些措施旨在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推进课程思政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全面实施,为高校课程思政建
摘 要:课程思政是高校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当前研究生课程思政与科研能力培养存在脱节,难以实现思想引领与科研实践的有机结合的问题,该文以光通信课程为例,提出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将思政教育融入科研实践,通过翻转课堂、线上资源共享平台、科研项目设计等方式,帮助学生从被动学习向自主科研转变。此举有望提升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科研道德意识,为有效实施研究生课程思政提供新的路径和参考